文档详情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4….docx

发布:2016-11-11约3.2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点这里,看更多 HYPERLINK /xinlixue/ 心理学资料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 HYPERLINK / 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感觉: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2.感觉的种类 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 近刺激 和 远刺激。近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苹果是圆的;远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如从侧面看苹果。   3.感觉测量   E=1/R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德国的韦伯对此研究发现了 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费希纳对数定律:在韦伯率的基础上,假设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以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察来决定(该假设以被否定)   P=KlgI(同样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史蒂文斯幂定律: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   P=KIn 公式表明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4.感觉现象   (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3)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2.视觉现象   色觉:关于色觉有两种不同的理论。   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视觉对比:光刺激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   明暗对比:某个物体反射的光量相同时,由于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明度经验   颜色对比:物体颜色受周围颜色影响朝向它们补色的方向变化   马赫带: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用侧抑制解释)   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很快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根据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的异同,可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如日光灯、显示器)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①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②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   有这些发现,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人耳,并在人耳中产生听觉。   2.听觉现象1,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与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在1000赫兹以上,频率与音调几是线性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