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利水电培养案.doc

发布:2017-06-12约4.99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利水电学院 School of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武汉大学水利学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专业学科强大、师资力量雄厚、对外交流广泛、科研成果显著、享誉国内外的水利水电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设有4个系(水利工程系、水力发电工程系、河流工程系和水文水资源系),9个研究所(农田水利研究所、机电排灌研究所、河流研究所、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施工科学研究所、材料结构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水工结构计算仿真研究所及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设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具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及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50多年来,为国家水利水电行业培养了1.5万余名的规划设计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以学院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田水利与水环境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泥沙部级重点实验室、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组建的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学院设有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设有水文水资源论证评价中心。代管《农村水利水电》、《节水灌溉》编辑部,共管《湖北水力发电》编辑部。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233人,其中教师156人。教师中有教授60人,副教授59人,讲师31人,有博士生导师4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突出的社会资源,水利水电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学院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在稳居国内水利院系三强基础上,力争2010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学院,2023年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提前实现学校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学院以培养水利水电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在培养方式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水利水电类”组织招生,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即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破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工科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院级平台)进行培养;两年后,在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发展规划、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按所选专业进行培养。 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学院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水力发电工程方向,另一个是水利工程方向。水利工程方向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采取统一的人才培养计划,但学生毕业时分别颁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文凭。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各类竞赛(数学模型、计算机、力学、英语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训练、积极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或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主动参与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并以成果申请创新学分。学院在评定学生综合能力、在推荐优秀大学生免试作研究生时,创新能力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801 专业名称:水利水电工程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在水利、水电及相关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2.掌握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 3.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计算机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 4.了解国家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和实施能力,具有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