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pdf

发布:2024-02-28约1.51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第一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孔子云:

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

趣的一句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

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

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

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

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

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

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

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

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

“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

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

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6.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

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

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7.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

溢。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答:

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

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已

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

人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实际

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

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

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

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

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

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

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10.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11.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

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

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

了。

12.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

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