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儿科常用中药散剂介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科常用中药散剂介绍2
中药煎剂,一般具有药性强、药效发挥快等优点,但又有量大,味苦、不便于小儿服用等缺点。我烷儿科将汤剂改革为散剂,在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小儿腹泻,外感高热等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散剂具有剂量小、花钱少,不需煎熬、节约药材等优点;现将我院常用的散剂介绍如下:
三、消化系统类
三甲散
药物:制鳖甲、制龟板、鸡内金、炒大白、炮山甲各15g,砂仁6 泻叶1.5
功能:育阴潜阳 消食导积
消积散:鸡内金30g,炒麦芽30g,炒神曲15g,陈皮15g,炒山楂15g,炒扁豆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主治:消化不良,停食积乳,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太苍散
太子参30g、苍术30 g、云苓30g、车前子30g、藿香10g
功能:健脾利湿止泻
苍苓散:炒苍术15g,云苓30g,金银花30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健脾和胃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大便色绿,肛门灼热发红,伴轻度发烧呕吐等。
六一散
药物:滑石18克 甘草3克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邪,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呕吐,腹泻,下痢赤白,淋痛。
用量:同达原散或略大于达原散。
用法:同达原散。
益元散
药物:滑石1克 甘草3克 朱砂15克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与主治:与六一散同,兼有镇静安神之效。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梅莲散:乌梅15g,黄连2g,车前子15g,山楂碳10g,地锦草10g,石榴皮6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功能:养阴清热,利湿敛泄
主治:泄泻伤阴之秋季腹泻。
梅栗散
药物:乌梅肉50g、制婴粟壳25g、五味子12g
功能: 收涩止泻
香连散
药物:黄连8g、木香2g
功能:清热燥湿,理气止痛
主治 脾疳泄泻,腹大脚细,渐成瘦弱,及诸脾胃不和,气不调顺。
白术散
药物:白扁豆45克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60克 莲子肉、桔梗(炒成姜黄色)、薏苡仁,砂仁各30克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补气健脾,和臂渗湿。
主治:脾胃虚弱,呕吐腹泻,饮食不化,面黄肌瘦,四肢无力。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疳积散
药物:鸡内金、穿山甲、炙鳖甲、榧子仁、炒槟榔各15克 番泻叶1.5克 焦山楂、炒六曲、炒麦芽,砂仁各6克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健脾开胃,宽胸理气,消食化积,和中止泻,滋阴潜阳。
主治: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萎困。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1.疳积散,清热散各等量。主治伤食,内有积热。症见:食欲差,手脚心发热,夜晚睡眠不好,烦躁哭闹,午后两颊发红。2.疳积散10份,宣消散2~8份。主治外感型腹泻。症见:发热,流涕,轻咳,厌食,嗳气反酸,腹泻如水样或蛋花汤样,有酸臭气,次数频,尿量少,色黄,舌质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发紫。3.疳积散10份,清导散1~2份。主治伤食(乳)型腹泻。症见:腹胀,腹痛,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6次或10余次),恶臭如败卵,色白,或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舌苔厚腻,色白或微黄。4.疳积散,六一散(见下)各等量。主治湿热型腹泻。症见:大便如水样, 内有不消化乳食,量多,色绿,肛门灼热发红,小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5.疳积散,紫河车粉各等量。主治疳积,面黄肌瘦,贫血等症。6.疳积散、紫河车粉,冬虫草各等量配成,又称防哮散,对于控制慢性气管炎的反复发作有良效,但用药时间较长,10月份开始服药至第2年5月初停。较大的孩子可以掺入面粉内做成焦饼吃。
止痢散
药物:广木香5克 黄连6克 白芍9克 甘草3克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和胃。
主治,发热呕吐,便下赤白,腹痛下坠。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配伍:1.止痢散,达原散各等量,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伴有发热者。2.止痢散,益元散(见下)或六一散各等量,治大便脓血,带有水便者。
注:此药味较苦,服时可多加些糖。
桂附理中散
药物:肉桂9g、附子15g、党参15g、白术15g、炮姜9g、炙甘草15g 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温中散寒,补气健牌。
主治:下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阴虚,慢惊等。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腹痛散1号
药物:荜拨,乌药,延胡索;小茴香各等份,共为细末,过细罗。
功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因受寒引起的腹痛。
用量、用法:同达原散。
注:若腹痛发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禁服,在服药期间,禁吃生冷、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腹痛散2号
药物:白芍15克 甘草9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