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钻石模型安徽省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pdf

发布:2017-08-24约7.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钻石模型的安徽省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 陈芳,张婷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 E-mail :chenfang5216825@126.com 摘 要:入世以后,安徽茶叶的出口依旧强劲,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也存在劣势。本文基 于钻石模型,并且从出口价格、显示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指数、质量升级指数来分析安徽 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找出问题,针对性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关键主体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茶叶,钻石模型,策略 1. 文献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教授 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提出“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国的 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 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 定因素。“钻石”模型理论提出以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步其后尘进行一些研究。一部分 学者将波特的理论进行扩展:Wayne.Cartwright,在研究新西兰竞争力的过程中,为解释小国 经济、出口依赖工业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提出了多因素钻石模型; Dunning 在研究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和市场全球化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提出了 国际化钻石模型;Rugman and Dcruz 在分析加拿大竞争优势过程中,提出了双钻石模型; Moon 则提出综合双钻石模型;还有部分学者将其与产业集群、货币汇率等联系研究。一部 分国内学者则将理论运用到实证分析当中; 陈卫平(2002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我国农业的 国际竞争力;郭海虹(2002 )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陈勇(2004 )将国家竞争优 势与产业集群结合分析。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家或者行业的总体层面,本文将这一理论 区域化,以安徽茶叶为例分析区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 安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 2.1 钻石模型下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2.1.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人力、知识、资本和基本设施建设。从自然要素来看,安徽茶 区区位优势明显,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4-17度,年降雨700 -1700毫米,尤其是皖南山 区是主要的产茶区,云雾多,雨量充沛,湿度大,海拔高,生态优越;安徽茶叶文化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年代,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安徽茶叶品种繁多,宋文献通考 中记载 的37种名茶,安徽占了14种,以“祁门红茶”为代表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六安 瓜片知名的传统名茶,但是存在品种老化的现象,缺乏新型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从人力来 看,皖南山区有很多“土生土长”的茶农,经验丰富。茶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安徽劳动 力成本较其他产茶大省低(如表1),但是茶农的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接受现代制茶工艺的熏 陶,无法使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还有部分古老的制茶工艺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延续。从 知识来看,安徽茶农具有传统的制茶技艺,国家最早的茶叶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 叶研究所;国家最早的茶学系——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为安徽茶叶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保 障。从资本和基础设施来看,安徽茶叶劣势明显。由于安徽茶叶发展“广而散”使得资金投入 - 1 - 不到,支持力度不明显;基础设施跟不上,产茶设备更新慢,尤其是产茶区交通不便,限制 茶叶的内销外销。 表1 各省劳动力成本(单位: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江 25.49 26.38 27.12 29.18 30.97 苏 浙 25.64 26.43 28.16 30.19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