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家、工人与认同斗争:回溯至马克思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 .pdf

发布:2017-08-11约2.69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 15 2 年第 期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 2 20 15 政治学研究 、 : 国家 工人与认同斗争 回溯至马克思 陈周旺 ( , 200433 ) 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 】 “ ” , , 摘 要 以马克思的 异化 理论观之 身份认同的丧失乃是工人在现时代面临的最严峻处境 马克思的 “ ” 。 , , 解决方式就是赋予工人 阶级 身份 现代国家的兴起 导致了民族认同与阶级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 , 。 场认同斗争主要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 马克思与葛兰西将意识形态视为工人认同斗争的惟一胜算 随着 , , 资本扩张的全球化 西方世界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人认同斗争具有了不同的逻辑 后者的产业工人惟 。 , , 有依托民族国家对抗全球资本 因此 新兴工业化国家吁求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统一而不是对立 产 业工人亟待将其阶级身份与公民身份有机结合起来。 【 】 关键词 工人 国家 认同 异化 意识形态 : 。 述工人自我意识的这种沉沦 异化 这里所谈论的 、 一 身份异化 “ ”, , 。 异化 当然不应被泛泛而谈 成为一个随意的标签 , · “ ” 应该说 是马克思第一次将工业无产阶级作为一 马克思的阐释者之一伊林 费彻尔给 异化 下了一 , :“ 种决定性的力量用于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之中 也是马 个定义 当个人所创造的对象遵从自身的规律性而 克思第一次将认同问题确立为工人政治的起点。 冷眼漠视个人的愿望与希冀, ‘ 马 并最终作为 敌对的和 , ’ , ‘ 克思将工人的生活状况喻为古希腊城邦中的奴隶 甚 相异的 东西与个人对立时 对象化就变成了一种 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