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重点知识详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
种类 细胞结构 核酸 特点 代表 非细胞型微物 无典型细胞结构构 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 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 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 DNA和RNA 真菌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汤飞凡
6.诺贝尔奖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两类细菌细胞壁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为原核生物所特有。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为磷壁酸(膜磷壁酸和壁磷壁酸)
磷壁酸的功能:①维持菌体内离子平衡,稳定细胞壁
②抗原性强,是阳性菌表面特有抗原
③与细菌的粘附作用有关
4、G-菌特有组分……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在G-菌的细胞膜与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称为周浆间隙
5.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6、细胞壁的功能:①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 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④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
7、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不易成为细菌L型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易成为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形态:①高度多样性,大小不一,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等
②无论其为G﹢菌或Gˉ菌,形成细菌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③具有可滤过性,能通过滤菌器
培养特性:①营养要求基本与原菌相似,但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②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一般培养2~7天形成荷包蛋样细小菌落
诱发:细菌L型在体内或体外、人工诱导或自然因素下均可形成(溶霉菌能裂解β-1,4糖苷键,青霉素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联结),去除诱发因素后,有些L型可恢复为原菌
临床特征: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对细胞壁的抗生素有抵抗力
8、细胞质:
①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