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9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
基于ARM9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系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对于物联网中的嵌入式设备而言,远程监测一直是其功能之一,可实现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功能。然而,由于传统的远程监测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采集数据不准确、传输速度慢、可靠性低等,需要一种更加高效、稳定、精确的远程监测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M9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端,并通过Web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二、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嵌入式硬件设计:设计基于ARM9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包括主控芯片、外围设备、数据采集模块等。
2.数据采集:使用各种传感器对待监测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AD转换传输到主控芯片。
3.嵌入式软件设计:编写嵌入式应用程序,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4.服务器端设计:建立远程服务器,实现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功能。
5.Web端设计:设计用于监控和管理远程设备的Web界面,实现实时监控、参数设置和报警等功能。
三、研究意义
本文提出的基于ARM9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意义:
1.提高了远程监测的可靠性和精度,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准确。
2.通过网络传输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访问,提高远程监测的效率。
3.Web界面的设计可使得监控系统更加易用、直观,提供给用户更为友好的使用体验。
四、研究计划
下面是本文的研究计划:
1.前期准备阶段(2周):查阅相关文献,学习嵌入式硬件和软件设计知识。
2.硬件设计阶段(4周):根据系统需求,设计基于ARM9的嵌入式硬件系统。
3.软件设计阶段(4周):编写嵌入式应用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4.服务器端设计阶段(3周):建立远程服务器,实现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功能。
5.Web端设计阶段(3周):设计用于监控和管理远程设备的Web界面,实现实时监控、参数设置和报警等功能。
6.系统测试阶段(2周):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5.论文撰写阶段(2周):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终稿修改。
以上是本文的大致计划,具体时间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五、参考文献
[1]王国俊,马长龙,谢应娟.基于微机控制及Web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13):227-229.
[2]黄康.基于Web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3]彭捷,冯杰,吴志华.基于ARM嵌入式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微机信息,2015,31(20):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