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原住民生活与学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 该如何安排好网络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叫“网络原住民” 对于出生于新世纪的中学生来说,你们一来到世上,就置身与网络社会,“古人是居不可无竹,你们则是居不可无网络。”学习、交友、购物、通讯、资源共享等各方面都已经离不开网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称为“网络移民”,因为对于我们而言,网络是工具,而对你们来说,网络就是世界,所以,你们是“网络原住民”。 “网络原住民”常见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也许不认识他家的邻居,但他会和一个美国人做朋友;他不请同学来家里游戏,但他会和他们一起在虚拟的空间里比赛谁先找到神秘的宝藏;他不和朋友、同学去看电影,但他会把心爱的视频、图片传给对方,同时附上一堆评注,甚至把自己的习作放到空间;平时他读的是博客而不是报纸。 如果我们说你们脱离现实,但也许是因为我们不在你们的现实里面。所以“网络原住民”的学习、生活和网络的关系是我们家长和同学们共同的要关注的课题。 “网络原住民”的核心课题 核心课题就是如何摆正警示和激励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同学们的安全和你们的权益,同时给同学们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找到了这种平衡关系,我们在网上就会得到很多盛开的鲜花,就会使同学们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好将来出现的各种问题。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多方面的,包括家长、教育工作者、技术企业和国家层面的立法者等。 同时,更关键的是同学们你们自己要严格的自我约束! 什么是“网络”? 你们一出生就在网络社会,接触和感受着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那么,什么是网络?网络的起源是什么?她的功能主要是什么? 我们先做个简单的介绍和了解。 互联网的起源: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美军在阿帕网(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加利福尼亚大学(UCSB)和犹他州大学(UniversityofUtah)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它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 我们上网到底可以做什么? 互联网的功能分类: 通讯(QQ、MSN,电邮,微信,百度HI) 社交(facebook,微博,人人,QQ空间,博客,BBS论坛) 网上贸易(网购,售票,转账汇款,工农贸易) 云端化服务(网盘,笔记,资源,计算等) 资源的共享化(电子市场,门户资源,论坛资源等,媒体(视频、音乐、文档、游戏,信息) 服务对象化(互联网电视直播媒体,数据以及维护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流量,流量nnt等) 网络社会的现状 现我国网民已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今日中国,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着日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国家先后开展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绿色?阳光网络工程”等活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成为互联网业界和广大网民的共识,也符合我们广大家长的热切期待。 青少年上网调查 据相关调查得出: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并且经常上网,几乎所有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和网络。上网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玩网游,看电影,下载音乐和聊天。 我们应怎样利用网络,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网络的有利的方面 1、首先,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 2、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不良诱惑。 3、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赞同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 。 互联网为我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 互联网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互联网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我们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内在的潜能。 我们需要网络 过度沉溺于电脑网络中对身体也是一种损害,上网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只有手指在不停地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对身体健康也是很大伤害的,尤其是对眼睛的危害,现在我国中学生原近视率已达60%,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整天沉溺与网络是不可取的,有时上网的愉悦是以金钱和自己身体的健康为代价的。聊天、游戏、造成了学生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 不要相信网友的任何话 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及时远离“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