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pptx

发布:2023-07-14约1.3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 第1页/共14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修复 第2页/共14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是指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通常水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色。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主要是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第3页/共14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 1,化肥流失 2,生活污水输出过量营养物质 3,家禽养殖输出过量营养物质 4,含磷物质排放 5,工业污染排放 第4页/共14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 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3,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4,影响旅游和航运 第5页/共14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方式: 1,物理方法:通过工程措施,如机械除藻、疏挖底泥、引水稀释。但治标不治本。 2,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等,但花费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3,生物一生态方法,也被称为绿色修复技术,利用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或建立水生植被等进行修复的方法 第6页/共14页 植物修复优点: 种植水生植物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途径,因为水生植物不仅吸收水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植物体表面还附着多种生物集群,分解有机物和营养盐,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同时水生植物还能够通过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或者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第7页/共14页 淡水水生修复的植物: 宽叶香蒲 芦苇 第8页/共14页 淡水水生修复的植物: 苦草 凤眼莲 第9页/共14页 淡水水生修复的植物: 软水草 狐尾草 第10页/共14页 实验: 1,英国的David Holland利用柳树桩、柳枝扦插以及椰子纤维等植物对德温郡的Coly河进行生物改造,经过两年的时间,河水被净化,河岸上能生长其他园林植被并且初步呈现出植物的多样性。 2,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型浅水湖(Apopka湖),利用湿地植物美洲苦草(V. americana)去除湖中的悬浮物、氮、磷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11页/共14页 实验: 张兰教授在新沂河污水治理试验工程中重点从植物修复角度去探讨水生植物廊道净化污水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廊道使COD降低和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50%~60%,对氨态氮的去除率可达90%。成水平在进行城镇污水处理试验中发现,种植水烛(T. angustifolia )和灯心草(Juncus effuses)的人工湿地基质中,氮、磷的含量分别比无植物的对照基质中低18%~28%和20%~3l%,可见水烛和灯心草吸收利用了污水中部分的氮和磷。 第12页/共14页 植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1,所需时间较长,易受气候影响。 2,植物的生物量普遍偏小,满足不了大型修复要求。 3,须同时考虑净化能力、抗逆性、综合利用价值以及美化景观等因素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4页/共14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