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药源性肝病肝组织变性及其转归的病理学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患药源性疾病中华鳖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68 项目资助 “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诊断和控制”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基金项目资助 1997-1999 “养殖中华鳖药源性肝病病理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 “中华鳖‘白底板’病临床诊断和控制技术” 上海市教委发展基金项目资助 2002-2005 产品和临床技术支持 上海攀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攀世动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健壮的中华鳖在翻身 研究病例 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 药源性肝病 “白底板”病 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 淤血 肝血肿 炎症 炎症 红细胞渗出性出血 炎症+出血 脾脏病变---炎症 结论 结果表明,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细胞脂质代谢异常,大量脂滴积累,形成脂肪变性和肝淤血组织病变;当致病因素持续作用,肝脂肪变性和肝淤血加剧,并向脂肪肝、肝血肿、肝水肿、肝硬变转化,使肝病病情恶化。 肝组织脂肪变性具有可逆性,当药物性致病因素消除后,脂肪变性和肝淤血消失,肝组织恢复正常,这种可逆性在脂肪肝和肝血肿阶段也同样表现。 脾、肾组织炎症反应,其他组织基本正常。 中华鳖非寄生性肝病、药源性肝病和“白底板”病具有相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谢 谢 * *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肝组织变性及其转归的病理学研究 潘连德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肝组织变性及其转归的病理学研究 62~67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集约化养殖的疾病诊断及其控制的效果,已成为决定其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在现代养鳖场经常发生的药源性和食源性的肝损害、肝病及其肝性综合症疾病及继发性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常 患病 患病 几种病例的典型特征 临床症状:出血、体缺血、白底板 病变组织:肝(严重)、脾和肾(轻微) 组织病变:脂肪变性、淤血、炎症、肿胀、坏死 生理功能:减弱、衰竭 脂肪代谢异常 肝细胞空炮化和脂滴×3600 肝细胞核变形和脂滴×2900 肝细胞病理变化 (投射电镜) 肝细胞脂肪积累 炎性细胞剧增×1900 肝细胞脂滴积累×3600 正常肝组织×10(物镜) 淤血肝组织×10(物镜) 正常肝组织×40(物镜) 血肿肝组织×20(物镜) 正常肝组织×20(物镜) 血肿肝组织×10(物镜) 炎症肝组织×10(物镜) 正常肝组织×20(物镜) 炎性细胞贴壁聚集 正常肝组织×20(物镜) 炎性细胞游走聚集×20(物镜) 炎性细胞浸润血窦扩张 炎症和淤血×20(物镜) 严重炎症-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 出血肝组织×10(物镜) 出血肝组织×20(物镜) 出血 组织出血×20(物镜) 组织出血×20(物镜) 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10(物镜) 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20(物镜) 病变肝组织×10(物镜) 病变肝组织×10(物镜) 肾组织病变---炎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