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设计第十三章轴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节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一、滚动轴承内、外圈的轴向固定方法 为了防止轴承在承受轴向载荷时,相对于轴或座孔产生轴向移动,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座孔须进行轴向固定。 二、轴系的固定 固定方式 两端单向固定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两端单向固定支承 C=0.25~0.4 mm 预留补偿间隙 设计:潘存云 1.两端单向固定 两端的轴承都靠轴肩和轴承盖做单向固定,两个轴承的联合作用限制轴的双向移动。 适用于工作温度变化不大的短轴。 深沟球轴承外圈与轴承端盖间留补偿间隙;向心角接触轴承,间隙留在轴承内部。 两端单向固定支承 2.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固定支承 游动支承 L 设计:潘存云 一个支点双向固定以承受轴向力、另一端游动。 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长轴。 设计:潘存云 选用深沟球轴承时, 外圈与端盖间应留有间隙。 游动支承 选用圆柱滚子轴承时, 外圈应双向固定。 调整垫片 加减垫片 三、滚动轴承组合结构的调整 加减垫片的厚度 设计:潘存云 调整垫片 加减垫片 1. 轴承间隙的调整 螺钉调整 方法 设计:潘存云 螺钉调整 设计:潘存云 设计:潘存云 2. 轴承的预紧 对于某些可调游隙的轴承,在安装时给与一定的轴向压紧力,使得内外圈产生相对移动而消除游隙,并在套圈和滚动体接触处产生弹性预变形,借此提高轴的旋转精度和刚度。这种方法称为轴承的预紧。 方法 加金属垫片 磨窄套圈 设计:潘存云 设计:潘存云 3. 轴系轴向位置的调整 对于某些可调游隙的轴承,在安装时给与一定的轴向压紧力,使得内外圈产生相对移动而消除游隙,并在套圈和滚动体接触处产生弹性预变形,借此提高轴的旋转精度和刚度。这种方法称为轴承的预紧。 目的:使轴上的零件具有准确的工作位置。如齿轮、带轮等 例如:圆锥齿轮传动,要求两个节锥顶点相重合。 对于蜗杆传动,要求蜗轮中间平面通过蜗杆的轴线。 才能保证正确啮合。 方法:套杯+调整垫片 设计:潘存云 轴承组合位置调整的方法: 套杯+调整垫片 锥顶点不重合! 设计:潘存云 锥顶点重合! 设计:潘存云 五、轴承的拆装 四、滚动轴承的配合 配合类型 内圈孔—轴 一般原则:当外载荷方向不变时,转动套圈应比固定套圈紧。 ? 基孔制 外圈—轴承座孔 ? 基轴制 ? 轴公差:k6、m6 内圈 设计轴承组合时,应考虑有利于轴承的拆装,以便在拆卸过程中不损坏其他零件。 ? 孔公差: H7、J7、Js7 游动支点:G7 内圈与轴采用具有过盈的过渡配合 较松的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设计:潘存云 结构不合理! 轴肩高度 内圈外径 设计:潘存云 设计:潘存云 外圈: 应留拆卸高度,或留螺孔。 设计:潘存云 设计:潘存云 h1 h1 六、保证支承部分的刚度和同轴度度 保证支承部分的刚度,轴承座孔壁应有足够的厚度,并设置加强肋增强刚度。角接触轴承,采用反排列,提高支承刚度。 保证支承部分的同轴度,同一轴上两端的轴承座孔必须保持同心。两端轴承孔的尺寸应尽量相同。若轴上装有不同外径尺寸的轴承时,采用套杯结构。 1.滚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剂 润滑目的--减小摩擦、减轻磨损,吸振、降温、降噪。 七、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密封目的--防止灰尘、水分进入轴承,阻止润滑剂流失。 润滑脂 润滑油 固体润滑剂 用于特殊场合 用速度因素dn 值作为选择润滑剂的条件: ——常用 ——高速、高温 当dn (1.5~2) ×105 mm·r/min时,采用脂润滑,否则用油润滑。 脂润滑优点:不容易流失、便于密封和维护,充填一次,可运转较长时间。 油润滑优点:摩擦阻力小、能散热,可在高速、高温环境下使用。 dn间接反映了轴颈的圆周速度。 第十三章 滑动轴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材料 第六节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 第三节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第五节 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 第四节 液体滑动轴承简介 第七节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第八节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寿命计算和静强度计算 第九节 带座轴承简介 1)支承轴及轴上零件,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 2)减少转轴与支承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分类: 滚动轴承 轴承的功用: 滑动轴承 应用实例:汽轮机、离心式压缩机、内燃机、大型电机、水泥搅拌机、滚筒清砂机、破碎机等机械常采用滑动轴承。 优点多,应用广 用于高速、高精度、重载、结构上要求剖分等场合。 第一节 概述 一、 向心滑动轴承 组成:轴承座、轴套或轴瓦、联接螺栓等。 第二节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材料 整体式向心滑动轴承 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 榫口 螺纹孔 轴承座 轴承 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