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节化湿药ppt.ppt

发布:2016-06-29约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五章 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化湿,即化除湿邪 (化中焦湿浊) 《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辛香悦脾 温燥化湿 适应证 湿困脾胃证-- 脘腹痞满,身重体倦,呕吐泄泻,口甘多涎,舌苔厚腻 广藿香 一、化湿--湿滞中焦证 “为湿困脾胃,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本草正义》 特点: 1、药性偏温,主要用治寒湿 中阻 2、辛而不燥,温而不热 二、解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三、止呕--呕吐 “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 最佳。” 《本草正义》 藿香与紫苏比较 相同点: 发表和中 不同点:藿香长于化湿醒脾,善和中止呕,且能解暑 紫苏长于散寒解表,善行气宽中,且能安胎,解鱼蟹毒 佩兰 古称兰草 “兰乃香草,能辟不祥,……女子小儿喜佩之。”《纲目》 “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 《中国药学大辞典》 一、化湿--湿滞中焦证 特点:药性平和,化湿力强 脾瘅要药 二、解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苍术 一、燥湿健脾--湿滞中焦证 “敦阜之土,宜与苍术平之。” 《本草通玄》 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 朱丹溪 湿温证(上焦) 湿困脾胃(中焦) 湿浊带下或足膝肿痛(下焦) 二、祛风湿--风湿痹痛 三、发表--外感表证夹湿 厚朴 一、燥湿行气--湿滞中焦证 二、消积--肠胃积滞 三、平喘--痰饮咳喘 砂仁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