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以多核心技术来最佳化网路性能.PDF

发布:2018-04-27约6.0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多核心技術來最佳化網路性能 提要 在網路通信設備的評測中,性能和成本一直是最關鍵的要素。然而,性能包括了多個方面, 包括吞吐能力、時延和CPU佔用率等。即便對於容量小於1GB的系統,可預測的回應時間和 可用于運行應用的CPU週期都至關重要。多核心晶片的出現為性能的提升和降低成本帶來了 機遇。在多個內核心之間高效率地分佈網路通信功能,系統就可以實現比前一代產品更高的 吞吐能力、更低的CPU佔用率、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本文描述了作業系統、協議棧和 多核心晶片的有效集成將會給網路通信行業帶來怎樣的變革。 更高性能帶來的挑戰 【】 1 根據摩爾定理,處理器的能力每兩年就要翻一倍 。由此對所有使用微處理器的設備產生 了廣泛的影響,其中當然包括網路通信設備。性能更強大的終端節點能夠更快地處理資料, 這也是網路通信頻寬需求不斷增長的動力。在過去的15年內,局域網(LAN )的傳輸速率 已經增長了1000多倍。 圖1:局域網資料速率的演進 廣域網路(WAN )的資料速率雖然沒有局域網速率那麼快,但是也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 圖2 :廣域網路資料速率演進 發展最快的網路通信技術是無線通訊。由於不再受到線纜連接的牽絆,無線通訊為用戶互連 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 有人爭辯說,多媒體內容的需求已經存在多時,早就在等待相應的網路通信技術來支援了。 視頻和音訊檔不僅體積比純文字資料檔案大得多,而且對時間延遲更為敏感。 語音、視頻和資料的融合需要更精密的通信設備以滿足低時延的需求。如今的家庭網關需要 實現Internet接入、VoIP語音通信和流媒體等多種業務混合一體的處理能力。 同樣,像蘋果iPhone這類手機設備中也融合了語音、資料、音樂、Internet和多媒體等多種功 能,而且把這些功能放在了更小的設備中。 所有這些發展趨勢都需要高頻寬、低時延的網路通信技術來實現,不論是對於終端使用者設 備,而且包括各種接入、彙聚和核心部件。設備製造商面臨的挑戰是在開發週期縮短、產品 利潤空間壓縮的壓力下,為市場提供更高性能的平臺。解決所有這些需求和挑戰需要全新的 解決方案。多核心網路就是解決方案。 多核性能 在過去幾十年裡,處理器能力每兩年就翻一倍。然而,近幾年處理器速率上升曲線開始變得 平緩,這是由於受到發熱和功耗等因素限制,無法再通過增加電晶體數量來提升處理器性能。 但是,多核心處理提供了新思路。通過併發地使用多個內核心,處理性能可以進一步提升以 滿足高性能的需求。 全球領先的各大處理器晶片廠商都開始推出多核心晶片,在單個晶片內集成了多個處理內核 心。通過非常快速的任務間資料交換,虛擬內核心或執行緒可以進一步細分內核心資源。 多核心處理器晶片的性能依據時脈速率和內核數量而不同。目前已經有16—32個內核的處理 器晶片。這些晶片中大多數都集成了網路處理功能,減小了由傳統網路通訊協定軟體所造成 的時延。 圖3 :單個處理器性能差距 多核心處理方法 【】 2 多核心軟體可以由多種模式實現 。在採用對稱式多處理結構(SMP )模式實現的系統中, 在運行作業系統和任務時,多個內核心基本上是可以互換的。有一種SMP採用了聯姻 (affinity )或CPU預留技術來指定任務與某個內核心的綁定,由此使其變成較為高效的專用 處理器。 非對稱式處理結構 (AMP )通常是指運行著多個作業系統的架構。Supervised AMP採用了虛 擬化技術對各種處理單元進行抽象,例如記憶體、內核心或設備等。 為了發揮新型晶片的優勢,必需設計出新的軟體。一種常見的誤解是,為單核心處理器環境 編寫的軟體在多核心處理器環境下自然能夠運行得更快更好。讓我們以機器人為例,在裝配 生產線上經常使用機器人手臂來搬動箱子。當採用單處理器運行時,每分鐘能夠搬運12個箱 子。如果同樣的系統和軟體以SMP模式採用多核心處理器運行的話,機器人手臂並不會運行 得更快,每分鐘仍然只能搬運12個箱子。但是,如果將軟體面向多核心處理器技術進行重新 編寫,系統就能夠使用更多的處理能力去執行其他的任務。例如,如果在上述機器人控制多 核系統中,將第二個處理器用於控制另一個機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