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常规内分泌.doc

发布:2016-12-31约4.5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渴(糖尿病) 【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根据本证“三多”症状的主次,消渴又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一般而言,口渴多饮为上消,属肺;多食善饥为中消,属胃;多尿而浊为下消,属肾。常见症型有燥热伤津、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痰瘀阻络四个不同类型。 【临床表现】 (一)燥热伤津型: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二)气阴两虚型: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多汗气短,心悸失眠,耳鸣腰酸。舌淡红苔薄或少,脉细数或弦数。 (三)阴阳两虚型:手足心热,口干喜热饮,或畏寒倦卧,胸闷纳呆,腰酸肢肿,夜尿频多,或尿浊如膏。舌紫暗、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四)痰瘀阻络型:面色黎黑,胸痹目糊,耳轮甲错,眩晕肢麻,或半身不遂,或肢端坏疽。舌黯淡胖,舌下脉络瘀曲,苔白腻,脉沉细涩。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遵医嘱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 3.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4.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①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脉、皮肤等情况。②患 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③出 现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出烂苹果气味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④出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二)临证(症)施护 1.燥热伤津型 护治法则为润肺清热、生津止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并限制饮 食。烦渴时,可用天花粉、鲜芦根、麦冬等泡水代茶饮。便秘者,可多食蔬菜,或予耳穴 埋豆、腹部按摩,效果不佳则用番泻叶或大黄泡水饮用。 2.气阴两虚型 护治法则为滋阴补肾,养阴增液,应合理控制饮食,营养摄取平衡,满足 机体所需。疲惫乏力时可卧床休息。指导病人行耳穴操,以起养生保健之功效。 3.阴阳两虚型 护治法则为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过劳,节制房事。 饮食要节制,调配饮食时可加入山药、黄芪等补益脾肾,益气养阴之品。忌食辛辣、肥甘、 醇酒等物。 4.痰瘀阻络型 护治法则为化痰祛瘀、活血通络,指导患者做好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 皮肤情况,指导温水或中药足浴配合比格尔运动,促进下肢经络疏通。足部有破损时应观 察创面的大小、渗血渗液情况,协助医生换药,保持创面清洁。 【给药护理】 1.发放方剂时应指导患者每日二次,每次一包,分上、下午餐后2h温服。 2.遵医嘱发放口服降糖药,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3.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观察药效并向患者宣教胰岛素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 【饮食护理】 1. 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 2. 禁食糖、烟酒,少食煎炸食物。 3. 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水煮蔬菜类食物。 【运动护理】 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避免劳累,养成合理的作息制度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医养生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宜饭后一 小时左右开始,持续三十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3天,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肥胖者 可加大运动量,重症者应卧床休息。 【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应用和善可亲的举止,调节医护环境与气氛,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讲解中医七情调整对稳定病情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方法,通过谈话、放松疗法等使病人气机调畅。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并发症的观察】 1.如患者出现食量突减而精神反差,神情淡漠,或嗜睡,或烦躁异常、不寐,或言语错乱, 或头昏头痛,都可能是昏迷的先兆,即应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 2.如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心悸气短、痿软无力、发热、水肿、疮疖痈疽等,可 能发展成严重的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3.如患者用降糖药过量,或患者过度节食,可能诱发低血糖。发现后应立即使患者平卧休 息,给糖水或葡萄糖水饮用,同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血糖变化。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饮食疗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2.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 4.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5.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 要保暖。 6.定期复查,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