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药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426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对策 2
1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 2
2中药注射剂在ADR中的因素 3
3临床应用的因素 4
4ADR的认识 5
5应注意的问题 5
文2: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 5
1 资料与方法 6
2 结果 6
3 讨论 7
参考文摘引言: 7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论文资料)
文1: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对策
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长期以来都是国内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在这方面中药注射剂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但是近年来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引发了人们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1],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关于抗病毒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对策问题。
1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
中药注射剂指的是从中草药成分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并将其制作成溶液或者是无菌的粉末,制成后的无菌制剂可以进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以及静脉滴注等。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作用迅速、效果显著、利用率高等优点,在长期的使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重症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中药注射剂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包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占得比例较大一些,而且多是蛋白质、多糖以及多肽等,这些成分不仅具有免疫原性而且还具有反应原性,反应原性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或者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导致变态反应。此外中药注射剂在制作过程中还包含有一定的未知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毒性,从而引发不良反应,所以做好未知成分的研究工作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在中药注射剂方面,由于生产厂家较多,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不同成分之间的量上有差别,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在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出现混乱。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增长了58.2%而且在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20名的均为中药注射剂。这使得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更加关注。所以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只是在引起不良反应方面存在着程度差异而已。
2中药注射剂在ADR中的因素
ADR指的是在合格药品规范操作下,出现的和药品本身以及操作无关的有害反应,中药注射剂在ADR中的因素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制作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厂家在中药注射剂加工制作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在制作过程中对量的控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之间也是有差异的,缺乏严格的统一标准。近年来新辉药业的柴胡注射液、天源制药的板蓝根注射液以及新亚黄芪注射液等,这些中药注射剂均存在着性状不明、微生物含量超标以及有可见的异物等。这些都是在药品制作加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管理,此外药品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缺乏相关的临床试验,或者是临床试验样本数量有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均缺乏相关的试验证明,这就忽视了了不良反应在个体之间发生的差异。
有效成分提取的精度。前面说过中药注射剂中包含有一定量的未知成分,这就是在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精度控制不到位,这就很容易引起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沉淀、变色、明显杂质以及酸碱性改变等。这些性状上的改变都极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且中药中的成分包含有毒成分、蛋白质以及溶于血的皂苷类物质,这些物质都很容易引起患者敏感抗体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精度,就会增加未知成分的比例,导致药性的改变。
有效成分本身的影响。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中,部分本身就含有毒性,很容易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比如:清开灵注射液中的金银花含有异绿原酚和绿原酚,此外在水牛角中提取物中就含有部分蛋白质,绿原酚、异绿原酚以及蛋白质都具有致敏作用,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中药注射剂中部分有效成分就很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3]
其他外界因素。中药注射剂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性状的改变,有些中药注射剂在保存过程中有效成分会发生氧化分解,还有部分会出现沉淀、变质等,此外温度、光照都会对药品产生影响,影响到正常作用的发挥,还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3临床应用的因素
不合理用药。中医治疗过程中经常采用辨证治疗方法,在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需要全面的做出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用药,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使用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此外,药品在使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