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通讯员培训系统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层通讯员培训系统的研究
企业报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而方兴未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支力量,企业报刊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统一员工思想意识、反映员工工作现状、展示员工精神风貌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怎样把新闻宣传阵地筑实、筑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根据系统思维方法,我们把企业报刊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大系统,而它的分支系统则包括新闻策划系统、编辑系统、出版系统和新闻来源系统。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新闻来源系统,无它,企业报刊则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新闻来源系统由记者采写、通讯员来稿、社会自由来稿三个要素组成。其中,通讯员来稿是企业报刊最大的稿源。因此,加强通讯员队伍培训、提高他们新闻采写素质是企业报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相对的空间范围内,我们把通讯员队伍培训工作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他的分支系统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三个方面。本文为此作一些研究尝试。
培训计划
第一个分系统: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计划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步骤,它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培训对象、授课老师等要素。如何优化这几个要素的结构,使之发挥最佳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第一个要素的培训目的,是通讯员培训工作的方向,一切要素的运转都以它为指针。培训目的大致可以确定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采写素质、提高基层通讯员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要新闻的认识、帮助基层通讯员修改重要新闻稿、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
提高基层通讯员采写素质。基层通讯员是为报纸提供稿源的基本人力因素。他们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便利条件,提供了许多连记者也难以采写到的稿件。但是,由于受自身新闻素养先天不足的影响,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所以,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采写水平。
提高基层通讯员对本企业可能发生的重要新闻的认识。以铁路建设为例,各个铁路工程建设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业主要求的影响,其特点千差万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培训中应该帮助通讯员认识这些特殊性,从中发现与众不同的重要新闻。
帮助基层通讯员修改重要新闻稿。基层通讯员由于受到环境限制,视野相对狭窄,新闻意识不强,往往把重要新闻当成一般新闻。培训期间,就要有意识地让通讯员把所写的新闻亮出来,由授课老师当场修改,当面指教,通讯员很快就会认识到什么是重要新闻,应该怎么采访,需要什么材料,怎么运用材料。
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基层单位由于事务繁杂,工作繁重,对新闻宣传认识不够或无暇顾及,培训期间应该帮助基层单位搞好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帮助基层单位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为基层单位搞好新闻策划;其三要帮助基层单位发现好苗子,重点培养,督促其成长。
作为第二个要素的培训形式是达成培训目的的手段。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不同企业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以铁路局为例,可大致分为局级培训、公司级培训、项目级培训和个别指导、以老带新五种形式。
局级培训由铁路局层面举办骨干通讯员培训班,其目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全局宣传工作储备后继力量。公司级培训由子(分)公司组织培训,帮助子(分)公司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壮大基层通讯员队伍。项目级培训由项目部组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收效也较大。个别指导就是一对一帮教。这种形式是针对有任务在身的通讯员,或者是新闻写作爱好者,或者是可进一步培养的通讯员,或者是宣传工作负责人,由于是言传身教,培训效果最佳。以老带新是指一个单位的老通讯员帮带新通讯员,让他们去帮助指导基层通讯员,使其快速成长。
作为第三个要素的培训对象大致有四类:文字工作的爱好者、老通讯员、不同岗位的工作者、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
文字工作的爱好者是基层通讯员队伍的主力军。他们爱好写作,有事业心,历经磨炼仍矢志不渝,一经培训就会很快上路,成为骨干通讯员。老通讯员是指那些曾经很活跃而现在由于工作变动很少写作的通讯员,通过培训可以重新点燃他们的写作欲望。不同岗位的工作者指的是政工干部以外的生产经营、技术型干部。这类学员参加培训后有可能成为通讯员,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熟悉,随时可以写专业对口的新闻。新引进的大学毕业生文字功底较扎实、工作热情高,通过培训大都能够走上新闻写作之路。
作为第四个要素的授课老师大致有三种:大学新闻教授或媒体记者、局级宣传部人员、基层宣传工作者。
大学新闻教授或媒体记者具有较强的新闻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采写经验,对于培养骨干通讯员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对企业的情况不甚了解,仅限于传授新闻理论。局级宣传部人员长期跑基层,对工程建设较熟悉,又具有一定的新闻采写经验和新闻理论知识,传授的知识比较贴近工作实际,通讯员容易接受。因此,通讯员培训大都采用宣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