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概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江树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单元 科学简史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1、是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单元 科学简史 一、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有害体液入脑为“疯狂”)包含“心理是脑的功能”的雏形。 精神病学的发展 1861年 布洛卡 额下回与语言运动 同时,帕斯德 细菌理论 第二单元 科学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两个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冲动是神经症、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五个判断: ⑴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 ⑵力比多的三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 ⑶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⑸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反向表达、投射、幽默、升华等) 第二单元 科学简史 3、对心理异常的解释 ⑴ “固著”。 ⑵ 焦虑。 ⑶ 压抑。 非理性冲动突破防线 → 体验到痛苦 突不破防线 → 意识不到的痛苦 (潜意识中梦、失误) 方法论有错误,但把握真理 “人的生物本能可能是人类心理动力之一”。 第一势力 第二单元 科学简史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造成。另一条件是强有力、不寻常的刺激。 第二势力 第二单元 科学简史 (三)存在——人本心理学的解释 1、“潜能”趋于完善的过程受到阻碍,使“自我”无法实现 2、存在焦虑(人的基本焦虑)就是“存在”(根本意义)和“责任”的冲突 第三势力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1、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 2、人际交往、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正确的反映认识世界的本质及规律性。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 1991) (一)医学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三)内省经验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1986、1995)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幻觉、妄想) (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强迫)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能力、气质、性格)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小刺激、大反应 2、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升高 3、内感性不适: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或难以忍受的感觉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带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谵妄状态时,常带恐怖性质。 (正常人也会有,有中生它,可纠正)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二)知觉障碍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器官分) 真性幻觉:来自感觉器官 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按来源分) 功能性幻觉:某感觉器官处于功能状态时同时出现的幻觉 思维鸣响(思维回响):能听到自己思维的内容,多见于精分 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所引起的(按特殊条件分)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