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中国高校教育现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国文学选读
课程设计
题 目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中国高校教育现状
学生姓名 李玲
学 号 20111374008
学 院 语言文化学院
专 业 翻译
二O 一三 年 12 月 28 日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中国高校教育现状
李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XX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摘要:文学家有国籍,文学无国界。在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一些描述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共鸣,因为其中的一些事情好似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作家认为,中国社会现在的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作家的描述能力,没有作家可以描述出当今的社会现状。本篇论文意在探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反映的教育状况与中国高校教育现状的共通之处,借此希望引发人们对真善美、教育公平的关注,寻找一条通往更加美好真实社会的途径。
关键词:假模假式、教育、公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塑造了霍尔顿、潘西中学、艾里等社会符号,通过他们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周围的人都假模假式,价值观扭曲,拜金逐权,虚荣心泛滥,做人成功就是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好买一辆混账凯迪拉克;父母与孩子缺少交流,导致青少年没有正确的成长引导,陷入迷茫、困惑、空虚,产生一系列问题;社会充斥着纸醉金迷,人们迷失自我,丧失追求,只知道混迹于应酬、电影院、酒吧等社交场合。然而,这些问题我们细细揣摩,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发现点点滴滴的影子,只是我们现行的文学都是心灵鸡汤式的,老一辈们回忆过去的艰辛岁月,抗日战争、文革、大跃进,讴歌奉献、爱国,警醒当代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新一代的畅销青年作家迎合大众,利用现在激烈竞争压力下大家渴望成功的心理,自述励志成功经历;或一些不入流的美化生活,故作姿态,这些新兴文学都还未成气候,不能真正成为流传的经典,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还有待后人来书写。本篇论文将只就校园教育这一部分做一些简单分析。
在霍尔顿眼中,他曾就读的爱儿敦?希尔斯学校到处都是伪君子,学校校长哈斯先生就是他生平见到的最最假仁假义的杂种。比如说,到了星期天,有些学生的家长开了汽车接自己的孩子,老哈斯就跑来跑去跟他们每个人握手。还像个娼妇似的巴结人。除非见了某些模样儿有点古怪的家长。你真该看看他怎样对待跟我同室的那个学生的父母。我是说要是学生的母亲显得太胖或者粗野,或者学生的父亲凑巧是那种穿着宽肩膀衣服和粗俗的黑白两色的鞋子的人,那时候老哈斯就只跟他们握一下手,假惺惺地朝他们微微一笑。然后就一径去跟别的学生的父母讲话,一谈也许就是半个小时。教职员里虽有那么一两个好教师,可连他们也都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就拿那个老家伙斯宾塞先生来说吧。他太太老是请你喝热巧克力什么的,他们为人的确挺不错。可他上历史课的时候,只要校长老绥摩进来在教室后面一坐下,你再瞧瞧他的那副模样儿。过了一会儿,老绥摩就会打断老斯宾塞的话,说一些粗俗的笑话。老斯宾塞简直连命都不要了,马上露出满面笑容,吃吃地笑个不停,就好像绥摩是个混账王子什么的……
这些描写都足以说明,学校教育受到社会世俗的熏染,从老师到校长,金钱、权势至上的观念都根深蒂固。为了拿到社会捐助,校长不惜谄媚,老师为了利益讨好校长,阿谀逢迎,他们还让学生给出钱资助学校的校友来了一个“火车头”——那就是一阵欢呼,即使他是靠不正当手段做殡仪馆生意发了横财(尊重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名字命名学校建筑,只为了他出的钱)。这一切都让霍尔顿感到无法适从,厌恶极了。若是连教育都不能是一片净地,那这个时代真的令人无望了。
反观今天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政治利益金钱利益操纵下的高校总有一些公开的秘密。13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持假护照“跑路”被抓,又一个“左手拿先进,右手拿现金”的负面形象浮出水面。蔡荣生和前校长纪宝成、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娟组成的“嫡系部队”,开始被公众不断揭底。人大自主招生公平几许,也陷入了重重谜团。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让高校根据不同省份之间的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对于当年生源好的省份可以利用机动指标再追加招生计划。然而,事实上从诞生那一天起,自主招生就与权力紧密相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