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冷冲模三.doc

发布:2017-04-04约5.3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模具设计师”培训《冲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冲压工艺过程是( )受力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许零件. A、压力机 B、冲模 C、板料 2、坯料内某一点的住应力方向和大小与( )有关 A、坐标轴 B、受力状态 C、屈服条件 3、冷冲压所必备的冲模,只有在产品为( )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A、单件 B、小批量 C、大批量 D、小批量和大批量 4、s /Q b 是材料的屈强比,其比值大小反映了( ) A、硬化程度 B、冲压成型性能 C、应力和应变状态 5、凹模刃口磨钝后,在( )上产生毛刺. A、落料边缘 B、孔口边缘 C、凹模刃口 D、凸模刃口 6、模具的合理间隙值是靠(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凸模 B、凹模 C、凸模和凹模 D、凸凹模 7、对T形冲压件,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应采用( ). A、多排 B、直对排 C、斜对排 8、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的作用力. A、最大分力 B、最小分力 C、合力 9、冲制一冲件L=100mm,抗拉强度230Mpamm,采用弹性预料.下出料,御料力为1000N,推件为1000N,冲裁该冲件的压力机吨位为( ). A、 (23+2)KN B、 (1.3+2.3+0.2)t C 、(2.3+0.1)t 10、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位置精度,宜采用( ). A、导板模 B、级进模 C、复合模 11、材料厚度较薄,则条料定位应采用( ). A、固定挡料销+导正销 B、活动挡料销 C、侧刃 12、镶拼式凸凹模的结构使用,其主要应考虑( ) A、凸凹模强度 B、凸凹模制作 C、凸凹模修磨 13、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 A、对角导柱模架 B、后侧导柱模架 C、中间导柱模架 14、凸模与凹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H7\h6 B、H7\r6 C、H7\m6 15、整修的特点是(  )  A、类似切削加工 B、冲件定位方便 C、中间导柱模架 16、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用(  )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多孔且冲压力大的冲件. A、阶梯冲模冲裁 B、斜刃冲裁 C、加热冲裁 17、对于步距具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的定位方法. A、固定挡料销 B、固定挡料销+导正销 C、固定挡销+使用挡料销 18、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  ). A、受拉应力 B、受压应力 C、不受力 19、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产生( ). A、变形 B、回弹 C、裂纹 20、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较厚材料的弯曲,常采用( )的方法. A、清除毛刺后弯曲 B、热处理后弯曲 C、加热弯曲 21、材料( ),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A、屈服强度小 B、弹性模量小 C、经冷作硬化 22.需要多次弯曲的弯曲件,弯曲的次序一般是( ),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形成的形状. A.先弯的中间部分,后弯两端 B.先弯成V形,后弯成U形 C.先弯两端, 后弯中间部分 23.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 侧刃长度应( )步距. A.≥ B.≤ C. D. 24.对塑性较差的材料弯曲,最好采用( )的方法解决. A.增大变形和度 B.减小相对弯曲半径 C.加热 25.拉深过程中,胚料的凸缘部分为( ). A.传力区 B.变形区 C.非变形区 26.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 )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厚向压应力 27.拉深过程中应该润滑的部位是( ). A.压料板与胚料的接触面 B.凹模与胚料的接触面 C.凸模与胚料的接触面 28.( )工序是拉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 A.酸洗 B.热处理 C.去毛刺 D.润滑 E.校平 29.板料的相对厚度t/D较大时,则抵抗失稳能力( ). A.大 B.小 C.不变 30.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di/di-1)都不小于相应的圆筒形的极限拉深系数时,其拉深方法是( ). A.由小阶梯到大阶梯依次拉出 B.由大阶梯到小阶梯依次拉出 C.先拉两头,后拉中间各阶梯 31.在拉深工艺规程中,如果选项用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 )工艺总压力,且要注意,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时,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用曲线之下.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32.下面三种弹性压料装置中,( )的压料效果最好. A.弹簧式压料装置 B.橡胶式压料装置 ? C.气垫式压料装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