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腐蚀试验.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9驗證電腐蝕制程
V7電腐蝕試驗
V7淡白線分析
乾擦
1400PCS
無電腐蝕
400PCS
高溫儲存60℃/1H后 高溫高濕60℃/90%/4H
200PCS
日期
清潔方式
數量
試驗條件
結果
丙酮擦
改善LCD乾 濕擦 清潔方式的制程以確認是否會有電腐蝕,以便后續標準化作業,克服電腐蝕.
丙酮擦拭 制程:只對有臟污的地方用棉簽沾丙酮甩乾后再擦拭,擦完后再用乾棉簽擦一次.
乾擦 制程:用乾無塵布清潔,每清潔一片LCD換一新的位置,防止重復污染.
V9產品干擦 濕擦制程均無電腐蝕現象.但濕擦制程仍然有23PCS溶劑殘留痕跡.
無電腐蝕;23PCS溶劑殘留痕跡
一. 試驗目的:
二. 試驗方法:
三. 結論:
棉簽清潔一次需換新,防止重復污染.
高溫儲存60℃/1H
高溫儲存60℃/1H高溫儲存60℃/1H后 高溫高濕60℃/90%/4H
可用以上制程來避免電腐蝕.
丙酮清潔 流程(維修品流程)為: LCD丙酮清潔---高溫儲存60℃/1H---目檢(乾擦)---COG
乾擦 流程為: LCD乾布清潔---COG B/D---FPC B/D---高溫儲存60℃/1H---測試電性---后段
B/D---FPC B/D---高溫儲存60℃/1H---測試電性---后段
V9 --- 驗證電腐蝕制程
推斷為此類淡白線可能在ITO電腐蝕瞬間表現出來. 現在我沒有辦法驗證.
V7淡白線分析
目檢 有電腐蝕
目檢 無電腐蝕
一.重測 確認不良:
1.產線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有些淡白線現象在放置一段時間後 重測會消失.
二. 不良分析:
1.濕擦制程中有溶劑殘留於LCD上,導致通電電腐蝕產生.
V7電腐蝕試驗
一. 試驗目的:
通過試驗找出電腐蝕篩選的最佳方式
通過使用不同的試驗條件篩選電腐蝕不良.並記錄不良進行比較,找出最經濟的篩選方法.
試驗條件說明:
直接測試:不做任何試驗,直接測試電性.
高溫高濕60℃/90%RH/4H:將產品 高溫高濕60℃/90%RH/4H後 測試電性.
高溫烘烤60℃/4H---高溫高濕60℃/90%RH/4H:先將產品 高溫烘烤60℃/4H後目檢 再高溫高濕60℃/90%RH/4H后 測試
高溫烘烤60℃/4H:將產品 高溫烘烤60℃/4H後 測試電性.
日期
清潔方式
數量
試驗條件
結果
不良率
合計總不良
總不良率
丙酮清潔制程
直接測試
淡白線3PCS
5PCS
125PCS
淡白線2PCS
乾無塵布清潔制程
720PCS
直接測試
缺劃1PCS
20PCS
淡白線9PCS
黑白點2PCS
外觀不良8PCS
3月26日~4月6日
丙酮清潔制程
約14804PCS
高溫高濕60℃/90%RH/4H
淡白線不良238PCS
530PCS
水紋不良193PCS
偏光片翹起99PCS
乾無塵布清潔制程
360PCS
高溫高濕60℃/90%RH/4H
淡白線16PCS
24PCS
水紋8PCS
丙酮清潔制程
300PCS
高溫烘烤60℃/4H
淡白線1PCS
4PCS
高溫高濕60℃/90%RH/4H
黑點3PCS
981PCS
高溫烘烤60℃/4H---高溫高濕60℃/90%RH/4H
28PCS
水紋16PCS
黑點1PCS
不顯示1PCS
淡白線4PCS
丙酮清潔制程
約1100PCS
高溫烘烤60℃/4H
無任何不良
/
99PCS
高溫烘烤60℃/4H---高溫高濕60℃/90%RH/4H
高溫烘烤後無任何不良
4PCS
高溫高濕後:淡白線3PCS
黑點1PCS
99PCS
三. 試驗結果:
1.直接測試時,乾擦制程 電性不良為1.39%; 濕擦制程電性不良為1.54%. 相差0.15%. 乾擦制程較濕制程電性不良少.
2.高溫濕試驗後,乾擦制程 電性不良為4.44%; 濕擦制程電性不良為1.61%. 相差2.83%. 乾擦制程較濕制程電性不良多.
3.丙酮清潔品未試驗前不良率為1.54%;高溫高濕試驗后不良率為3.58%(電性不良為1.61%;試驗所致外觀不良為1.97%)
3.高溫烘烤60℃/4H後電性不良率為0.33%;再 高溫高濕60℃/90%RH/4H 后無電性不良.
4.高溫烘烤60℃/4H後 再高溫高濕60℃/90%RH/4H 測試電性不良為0.51%,試驗導致外觀不良為2.36%.
比直接使用高溫高濕60℃/90%RH/4H 試驗要減少致少1.1%的電性不良.
5.直接高溫烘烤60℃/4H后 測試無電性不良及外觀不良;但要承擔0.5%左右的電性不良的風險.
四. 結論:
高溫烘烤60℃/4H后 可以避免2.36%左右的外觀不良,減少1.1%左右的電性不良.
但需要承擔0.5%左右的電性不良的風險.
建議使用此方式篩選電腐蝕不良.即:篩選條件為高溫烘烤60℃/4H后 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