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贾樟柯电影艺术浅析.ppt

发布:2015-09-21约2.39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代高速发展下最真实的表情 贾樟柯电影艺术简析 《当代电影思潮》 吴丰军 贾樟柯其人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1998年,其处女作《小武》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国际电影界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故事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至今为止,《三峡好人》一片已经获得超过40个国际奖项,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美国《纽约时报》评价他为“当今世界40岁以下的最佳导演”。 主要作品 《河上的爱情》 短片, 彩色,2008年   《二十四城记》 剧情片,152分钟,彩色,2008年   《无用》   纪录片,81分钟, 彩色,2007年   《三峡好人》  剧情片,108分钟,彩色,2006年   《东》     纪录片,70分钟, 彩色,2006年   《世界》    剧情片,120分钟,彩色,2004年   《任逍遥》   剧情片,113分钟,彩色,2002年   《站台》    剧情片,154分钟,彩色,2000年   《小武》    剧情片,107分钟,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  录像, 58分钟, 彩色,1995年 文化语境 市场化与政治化的双重抑制 消费文化 权力文化 社会语境 中国正在经历急剧社会转型,社会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之中,人的命运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个翻云覆雨的社会动荡中丢失和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现实生活本身提供了比任何戏剧都更加富于戏剧性的素材,也提供了比任何故事都更加具有故事性的传奇。 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帮助人们理解、面对和解释所遭遇的现实,揭示处在困境和突围中人性的尊卑善恶、人性的伟大渺小。 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如此快速而猛烈的变化,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贾樟柯这么深刻地反映出这种变化。 ——巴西导演:瓦尔特.萨列斯 代表作《中央车站》 从1996年第一部作品的拍摄到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导演,贾樟柯始终用电影去关注社会最普通的人群,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最真实的表情。 穿透繁华表象的另一种叙事 贾樟柯的电影充分展示了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对现实的分析整合能力,特别是他洞幽烛微的敏锐,也显示了他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的巨大野心。这样的野心在目前的中国电影界已难得一见。 贾樟柯的巨大野心 文艺要活生生地表达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 把目击的真实表达出来 用一种真实的方式来表达 用电影关怀社会 言说真实 “关注身边的世界,体会别人的苦痛,用电影关怀社会”(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 “想明白用什么方法拍电影和想明白用什么态度看世界永远不可分开”(平民化的创作态度) “把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作为前提并且加以张扬”(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用“最常态的人物,最简单的生活,最朴素的语言,最基本的情感,甚至最老套的故事” 表现主人公的非凡与动人之处。 《世界》 超现实成为了北京的现实 这座城市几年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工地,一座大的超级市场,一座大的停车场。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秀场歌舞升平,一方面是数以万计的人失去工作;一方面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方面是血肉之躯应声倒下。那些来自外地的民工,用牺牲自己健康和生命的方法点亮城市的霓虹。而清晨的街道上又走满了初来城市的人潮。这座城市昼夜不分,季节不明,我们得到了“快”,失去了“慢”。 巨大的容器 《世界》犹如一个巨大的容器,贾樟柯将自己对于当下现实充满警觉的观察和复杂思考一股脑儿地装了进去。在《世界》中,贾樟柯式的诡异辩证法比比皆是,令人目眩,也发人深省:外地人与北京;地域中国与世界图景;真实与虚假;封闭性与开放性;纪录与虚构;具体和抽象。 作为人造景观,“世界公园”一方面说明人们了解世界的巨大热情,另一方面又表明着一种误读。当人们面对这些精心描绘的风景名胜时,世界离他们更加遥远。生活在其中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