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四1班早读课效率的调查与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优化四(1)班早读课效率的调查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背景重申
早读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可我们面对一天天的早读课,更多的只是准时到岗而已。对学生所读的内容,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多是放任自流,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一学年下来,学生每天所读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老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系统的计划。学生也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信手翻开,兴趣所至,读上几声,眼到口到而心未到,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早读课只会事倍功半。
正是基于我班学生早读习惯不好,早读效率不明显等问题,我把优化早读课效率作为研究课题,试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旨在通过对早读课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效果反馈等方面有效的研究,切实提高早读课的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扩大语文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发展语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针对目前我班早读课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核心概念:
?? 优化早读课效率:“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诠释了早晨的学习是一天中的黄金时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古人的金玉良言说明朗读这一学习方法源远流长。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利用好早读时间,提高早读课的效率,才能使小学生爱上早读,激起他们对语文乃至对这一天学习的渴望与热情。然而,农村的小学生因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关系(父母很早就起来种地或打工)每天都起得很早,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能自觉读书,即使后来有老师看着读了,一节早读课下来收效也是甚微。
四、所要解决的问题:
?? 1、研究小学生早晨的心理和身体变化特点?? 2、调查了解小学教师上早读课的现状。?? 3、调查研究小学生早读课不认真读书的原因。?? 4、探索出激发学生早读兴趣,提高早读效率的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 1、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在优化早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更好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为以后探索出更多的高效语文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早读课效率不高的原因。?? 2、探索提高早读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2、调查法。访谈、调查,了解学生不认真早读的原因?? 3、行动研究法。通过优质早读研讨课,边实践边研究,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4、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阅读姚文蔚主编的《行知教育论著百篇》,中国和平出版社,每天阅读时间30—60分钟。(完成时间:2008年9月——10月)
2、阅读林崇德等主编的《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完成时间:2008年11月—12月)
3、阅读《小学教学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完成时间:2009年1月—2月)
?? 4、阅读《做一个高效的阅读者》,作者贝蒂娜.苏雷,译者杨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九、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每周撰写1—2篇读书心得,每月撰写一篇阅读随笔,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不少于5万字。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课例:《一节好的早读课》(完成时间:2008年10月)???? ★个案:《提高早读效率的关键在于朗读兴趣的培养——对中年级的指导个案为例》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
发放问卷,查找问题。虽然我对早读课存在的问题都比较清楚,但我们感觉还是应该要再进行广泛的调查,才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我班早读课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我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