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地震波 - 常州城乡建设局.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竞速地震波
如果中国能够建设一套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使类似“5·12”的大地震
减少死亡上万人
“学校广播(地震)警报 10 秒后,我们研究室所在的 12 楼剧烈震动。”日
本宫城县仙台市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刘述照回忆2011年“3·11”大地震时说。
短短10秒,居民可就近躲避,新干线上飞奔的列车可戛然而止。
借由一套遍及全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日本气象厅可直接将地震信息发送至各
个核电站、铁路等国家级设施的传感器——震后 10 秒之内,日本东部所有运行
中的火车、地铁、电梯、扶梯等自动设备均可进入停止状态,避免地震波造成火
车、地铁脱轨等事故;而钢铁、焦化等工厂的生产设备也在 10 秒内停止,避免
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相关报道见《财经》2011年第7期“日本浩劫沉思”)。
这套地震预警系统被誉为“生命的防线”,在日本已经运行多年。
地震预警原理并不复杂。按传播方式,地震波主要有纵波、横波两种类型。
当传输最快的纵波触发了地震预警系统后,无线电波或光纤信号传播预警信号,
其速度快于地震波,利用这个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警告,就可以
警醒民众采取应对措施。
“(如果建设一套)有效的地震预警,可使 ‘5·12’ 汶川大地震至少减少
死亡2万-3万人。”一位地震专家对《财经》记者说。
2012年7月11日,成都宣布将建设城市地震预警系统,这是中国首个城市
实施的地震预警应用。一周后,位于郯庐地震断裂带上的安徽滁州市,也宣布该
市地震预警系统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曾呼吁,中国
要抓紧建立国家地震速报预警系统,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体系。
以空间换时间
2011年12月6日晚10点03 分,汶川县发生3.8级地震。
就像赛跑场上的枪声响起,纵波以每秒5.5公里-7公里的速度奔跑,也触
发了汶川余震区域内布设的地震报警器,经过信号分析,预警信息产生。
光纤传输的预警信号以每秒 30 万公里的速度向接收终端奔去。同时,破坏
力最强的横波,则以约每秒 3 公里-4 公里的速度从汶川赶往江油市——距离汶
川县约140公里外,江油市双河初中设有一个信号接收终端。
如同闪电和打雷,本是同时发生,但光速比声速传播的更快,闪电总是先到,
光纤信号亦同样将横波抛在身后,140 公里的空间距离给了双河初中 36 秒的预
警时间(横波抵达双河初中约需39秒)。
当报警信号抵达,地震的震源、震级等信息就立即出现在广播室的电脑桌面
上,广播系统自动显示36秒倒计时。
随后,校园响起连续急促的警报声。
双河初中学生就寝时间为21时30分,此时大部分学生已在一栋四层楼的宿
舍中入睡。当广播地震倒计数时,部分师生听见后开始叫喊,其他师生快速行动
起来。1276名学生全部撤离到了操场。
该校政教处主任郭天茂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天,“我们撤退完
毕接近一分钟”。但他认为,“(预警)30秒是来得及撤退的。”
相继宣布建立城市预警系统的成都和滁州,其预警技术均由成都一家减灾研
究所提供。该所并非官方研究机构,而是一支由海归博士王暾领衔的民间研究力
量。目前,这家研究所已在汶川地震震区四川的北川中学、成都龙王庙小学、汉
旺中学和江油双河初中以及甘肃、陕西的三所中小学校安装了预警接收终端。
上述减灾研究所负责人王暾分析,如果汶川地震时建有预警系统,青川县居
民可获得长达 50 秒的预警时间,考虑到人员反应时间和房屋倒塌时间,青川人
尚有超过 40 秒的避险时间。青川楼层多低于五层,因此青川人一般情况下可以
跑出去。
一位历经汶川地震的都江堰防震减灾局工作人员感慨,“在地震现场,如果
有几秒钟提前预警,是多么宝贵。”
国际地震科学界的共识是,地震预警比地震预报更实际、更可靠。四川省地
震局原局长龚兆和表示,目前任何国家均不能准确进行临震预报,而与难度巨大
的地震事先预报不同,地震预警已经在日本等国收到可见的效果,值得提倡。
成都试验
在“5·12”汶川地震一年后,成都市就开展了地震烈度速报一期工程,部
署了 67 个烈度速报监测台站,但此工程只能在地震发生后进行快速、定量估计
地震烈度,为地震应急反应提供科学依据,并不能起到在地震发生过程中的预警
作用。
成都市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