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的应用,旨在分析两个系统在LAC方面的优缺点,从而实现两个系统的无缝切换。通过分析、比较和实验验证,本文得出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证明了该技术在TD-SCDMA和GSM系统融合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TD-SCDMA、GSM、LAC、无缝切换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市场越来越火热。其中,TD-SCDMA和GSM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先进,性能强大,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带宽利用率和语音通话质量。GSM则是一种古老的通信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两个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覆盖面广,但两个系统各自的特点和技术标准并不一致,导致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无缝切换,用户体验较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拟研究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两个系统的无缝切换,提高用户体验。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的应用,通过对两个系统的LAC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共LAC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第二章TD-SCDMA与GSM系统LAC技术分析
2.1TD-SCDMA系统LAC技术
TD-SCDMA系统中的LAC是由MCC和MNC组成的,分别表示国家码和移动网码。对于TD-SCDMA网络,在同一城市内不同的覆盖区,归属不同的LAC。且LAC是由PLMN的MCC和MNC组成的,而PLMN是由MCC、MNC和PLMCI组成的。其中,MCC代表国家码,由3位数字组成;MNC代表移动网码,由2位或3位数字组成;PLMCI代表公众陆上移动通信集成服务的标识符,由2-5位数字组成。
2.2GSM系统LAC技术
GSM系统中的LAC为LocationAreaCode,用于确定移动设备所在的位置区域。在GSM系统中,LAC由MCC、MNC和LAC三个部分组成。MCC和MNC表示移动网的代码,LAC用于区分不同的位置区域。在GSM系统中,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位置区域进行管理和调度的。
第三章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实现方案
3.1共LAC技术的基本原理
共LAC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TD-SCDMA网络和GSM网络中的LAC相互映射,使得两个系统中相同LAC的位置区域相对应,从而实现无缝切换。共LAC技术的实现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和协议栈的修改来实现。
3.2共LAC技术的实现步骤
共LAC技术的实现步骤如下:
(1)建立LAC映射表:将TD-SCDMA系统和GSM系统中LAC相互映射,建立LAC映射表,保证位置区域的一致性。
(2)移动设备注册:当移动设备进入TD-SCDMA系统中时,通过映射表将其位置信息与GSM系统中对应位置区域进行匹配,对移动设备进行注册。
(3)数据转发:当移动设备在TD-S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共同覆盖区域内进行通信时,需要将数据进行转发,保证移动设备的无缝切换。
(4)无缝切换:当移动设备从TD-SCDMA系统切换到GSM系统时,需要进行无缝切换,由GSM系统继续服务移动设备。
3.3共LAC技术的优点
共LAC技术可以将TD-SCDMA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实现两个系统中相同LAC的位置区域相互对应,从而实现无缝切换。共LAC技术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服务质量,避免了因系统不兼容而丢失通信的风险。
第四章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共LAC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共LAC技术能够成功地将两个系统中相同LAC的位置区域相互对应,实现无缝切换。该技术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服务质量,避免了因系统不兼容而丢失通信的风险。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TD-SCDMA和GSM系统共LAC技术的应用,分析了两个系统在LAC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共LAC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服务质量,避免了因系统不兼容而丢失通信的风险。因此,该技术在TD-SCDMA和GSM系统融合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本文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共LAC技术的方案,设计更加高效和精准的实现方案,提高其应用范围和适用性。同时,本文还将拓展共LAC技术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