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灿教案(线段、直线、射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
执教者:湘潭县百花学校 冯灿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第38页。
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就已学习过线段,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本册教材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线段、直线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课本上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等都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而是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这样的操作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线段、直线、射线的本质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1、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引导学生线段的特征:直的;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射线
1、展开想像,认识射线。
师:一天,线段中间直直的线想去探险,它突破了一个端点,直直地往前走。突然,一座大山挡住了它,它只好停住了脚步。看,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长了)
师:变长了,但它还是一条-----线段。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还是有两个端点,是直的。
师:我们继续猜想,直直的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直直地延伸,就像这样(课件演示延伸动画)
师:如果永远没有遇到阻挡,猜想一下:这个图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延伸到哪里?
生:无限长、无边无际。
师:你们所说的无限长、无边无际等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吧:
这条直直的线,继续延伸,穿过了美丽的校园,继续直直地延伸,穿过了易俗河镇,继续延伸……穿过了湘潭,穿过了湖南省,穿过了辽阔的中国,继续延伸……穿过了波涛汹涌的大海……继续延伸,……延伸……
师:有点感觉了吗?它还是线段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师:新得到的这个图形和线段不同,它只有一个端点,直直的,无限长,它被命名为:射线。
2、学画射线。
师:现在就请大家动起手来,画一条射线。
展示,师:我们一起来判断,他们画的是射线吗?(选一条画到本子边缘的和一条画得较短的)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画法?为什么?
生答。
教师故意撕下一张小小的纸。
师:我能不能在这么小的纸上画出一条射线?在这里呢?(指黑板)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画射线。
师:数学讲究简洁之美,我们只要画出射线的一部分表示它就可以了,不用画得太长。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师:奥运会期间一组大型射灯射向天空,明亮的灯光把北京的夜空装扮得格外漂亮,射灯射出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太阳光、汽车灯光、激光笔发出的光、探照灯光等)
师:射线是无限长的,而光线即使没有遇到阻挡,光的能量也是有限的, 因此射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我们只能把某些线近似的看作射线。
(二)学习直线
1、类比推理。
师:从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得到的是射线,假如从线段的两端同时突破端点,沿着两个方向继续延伸,就像这样(课件),如果永远不给出端点,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去想象,并用手势表达延伸的状态。
生想象表达。
(根据学生的表情分析:你为什么这么费力?)
师:这样,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新的类型的线,它和线段、射线相比,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得出:没有端点,直直的,无限长(板书),这种线被命名为“直线”。
师:是不是所有“直的”线都是直线。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线段、射线、直线都是直的。
2、你能在刚才的纸上也画出一条直线吗?请一位同学帮老师画到黑板上。
3、师:直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我们也只能画出它的一部分来表示它。
(三)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