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研究.doc

发布:2018-12-27约1.73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第21 卷 第2 期 沉 积 学 报 V o l. 21 N o. 2 2003 年 6 月 A CTA SED IM EN TOLO G ICA S IN ICA Jun. 2002   () 文章编号: 100020550 20030220360206   ?   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卢 鸿 孙永革 彭平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摘 要 轮南14 井三叠系油砂中烷烃类呈双峰型分布, 前峰型正构烷烃 (, ) 单体碳同位素较轻(- 33. 72 ‰nC 12nC 22   , - 32. 84‰); 后峰型正构烷烃 (, ) 单体碳同位素略重 (- 32. 02‰, - 30. 90‰) , 反映两种不同生源的生烃 nC 23nC 32 贡献。   同时, 在后峰型正构烷烃之间检测到了丰富的单甲基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与后峰型正构烷烃具有 相同   () 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 30. 52‰, - 31. 64‰, 指示二者具有共同的母质成因。文献及实测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表 明单甲   基支链烷烃属细菌等微生物来源, 因此, 对传统的双峰型分布中后峰正构烷烃属高等植物来源的认识提出置 疑。   关键词 双峰型正构烷烃 单甲基支链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母质来源 第一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 593 文卢鸿 男 1971 年出生 博士后 油气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 P   献标识码 A     2新型同位素质谱仪。实验条件 产的 GC de lta XL p lu s 1 引言 如下: 25 石英毛细柱(30 ×0. 32×0. 25) ; 升H P m mm Λm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出现, 使得有机质碳同 温程序是在 60 ?恒温 5 , 以 3 ?升温到 ?m inm in 位素研究进入分子级水平, 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 290 ?, 恒温30 , 载气用 气化室温度300 ?。 , m inH e   () 分流比为5 ?1; 碳同位素比值经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和 古 标准换算。仪器 PDB   状态采用随仪器配送的挪威混合标样每天进行标定。 环境地球化学。 所分析的单体化合物种类包括正构烷   该标样由正构烷烃 、、、、、、 nC 12nC14nC 16nC17nC 18nC 20烃、类异戊二烯烃、轻烃、萜类、甾烷类、卟啉、氨基酸、   、、、、和姥鲛烷、植烷人工合成标 nC22nC 24nC 26nC30nC 32 糖类和多环芳烃等。 单甲基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通常   样配置而成, 分析过程中的检测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单 含量较低, 利用尿素络合手段难于进行单类化合物分   离, 只能将烷烃分为正构烷烃加简单支链烷烃和支链? 体的标准偏差小于 0. 5, 表明仪器状态稳定, 测试结果 环烷烃两个组分, 需要用 5 分子筛进一步将简单支 !可信。   链烷烃和正构烷烃分离开来, 因此有关单体碳同位素 烃 色 谱?质 谱 使 用 英 国 公 司 烷M icrom ass P la 研究的报道比较少见。在轮南 14 井三叠系油砂中发现 ?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色谱条件: tfo rm II GC M S DB 有较高含量的单甲基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 可以进行 25 石英毛细柱 (30×0. 32×0. 25温度程 序在) ; m mm Λm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本文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将其 65 ?恒温1 , 以3 ??升温到290 ?, 恒温 20 m inm in 与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讨论, 对其中 , 载气用 , 气化室温度300 ?。 质谱条件: 采 用 m inH e   高碳数正构烷烃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认识。 电子轰击方式, 发射电流200 光电倍 (70 ) , E IeV ΛA   增电 压 500 , 扫 描 范 围 , 600。 扫 描 时 间 0. ?50V M Z2 样品与分析 95 。s   样品为一油砂, 采于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轮南 14 3 分析结果   井(, 4 615. 2 )。剥去外层后经无水乙醇洗净, 粉碎T m 3. 1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结果 后用三氯甲烷抽提72 小时。抽提物用石油醚沉淀过夜 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如图 1。仍?44 质 am z脱沥青质后, 用氧化铝?硅胶柱层析进行族组分分离, 谱图中可见, 整个谱图基本呈双峰态分布: 前峰型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