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科室.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科室;关键内容;;;SARS问题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职业暴露类型;“艾滋惊魂”事件再敲职防警钟;中国医务人员尤其需要防范一大类感染性疾病;;(二)医务人员面临职业风险;艾滋病死亡数统计;医务人员面临挑战; ;;职业暴露危险原因;血源性病原体定义?;物理性原因:
锐器伤(最常见)、辐射损伤?
化学性原因: 消毒剂
心理社会性原因
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关键传输路径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据WHO1999年汇报;
美国每年最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
有100~200名医务人员死于乙肝病毒感染
过去20年, 共有54位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感染HIV
其中48人是因污染针头刺破皮肤引发, 数名已死亡
毛秀英对1075名护士针刺伤调查: 针刺伤率高达80.6%
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
;针刺伤可传输30多个血源性传染病;;针刺伤后感染危险程度 ; 针刺伤后接触污染血液: 0.3%
眼、鼻、口腔暴露 : 0.1%
皮肤接触污染血液 : 0.1%;
;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针刺伤种类;锐器伤高发步骤;针刺伤职业、地点分布 ;*;*;*;我院多年来汇报职业暴露资料2009.7_2013.5;我院多年来汇报职业暴露资料;我院多年来汇报职业暴露资料;我院多年来汇报职业暴露资料;*;对于职业暴露我们存在问题;
;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
防护方法;健康状态 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几率
接触频率 接触频率高人感染几率大
安全方法 采取安全方法和正确方法
自我保护 接触感染后快速自我保护方法实施
刺伤深度 深度刺伤引发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
不一样器械和被污染液体量
中空针头沾染血量大,引发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
接触路径 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
时间长短
刚接触病人后锐器刺伤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Lynda Anold 1992年5月以外科护理学士毕业, 当年9月一天, 在为急诊病人用套管针进行静脉输液时, 拔出针芯时意外刺伤了手指, 93年4月确诊感染了HIV, 她当年只有23岁。由她提倡在全美国掀起了自觉使用安??锐器运动已经有十余年;美国:
-1991劳动部职业安全局(OSHA)制订法规, 对暴露于经血传输微生物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 多种防护方法被大量推荐
-2000.11总统克林顿签署相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预防刺伤法令
中国:
-2004年4月7日卫生部公布《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标准》
-2009年3月2日公布实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中国血源性感染控制与消毒相关规范;
安全教育
标准预防
安全操作
注射疫苗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基础特点
即要预防血源性疾病传输, 也要预防非血源性疾病传输
强调双向防护, 即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又要预防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依据疾病关键传输路径, 采取对应隔离方法, 包含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气飞沫) ;标准预防方法;洗手;;*;除了在护理患者不得已,不得接触环境物表;戴口罩;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方法;N95口罩佩戴方法;3.将双手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 ;防护眼镜、面部防护罩;-护目镜, 安全玻璃来防护眼睛
-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穿隔离衣;环境卫生: 手频繁接触物体表面;环境安全;安全处理废弃物;操作注意事项
用过针头应立刻丢入利器盒
利器盒应放置到位, 便于丢弃
不要毁损、弯曲或双手套回针帽
用后不能立刻处理, 应使用单手回套法
不要将针放入过满利器盒
相关工作完成后, 再脱手套
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刻洗手;操作注意事项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 要确保充足光线
采取新技术, 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锐器
消除无须要锐器和针具, 如使用适宜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手术中传输锐器应使用传输容器, 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严禁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破损玻璃物品, 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处理污物时, 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 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 以免被锐器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
处理-汇报程序(SOP);血液、体液暴露紧急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汇报标准操作规程;案例分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