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探究
摘 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音乐学专业需要培养以后的学校音乐教师,从而为广大中小学生进行艺术启蒙。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高师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与创新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新时期发展标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关键词】音乐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措施
当今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变得更加多元化,社会上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校聚集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然而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新时代对艺术的要求,改革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1 当前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概述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有关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中央政府这样的高要求下,为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压力,但也为其明确了未来和发展方向和艰巨责任。由于当前音乐学课程框架非常滞后,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深化改革,发挥创新思维,构建新型课程体系,这是高师音乐学专业新时期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当今社会经济飞速进步,信息不断更新,互联网日渐普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新的使命与责任,因此高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音乐人才的培养工作,满足当今中小学学生对音乐的需求。
2 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当前大部分普通高师院校在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定位上,深受那些音乐专业院校的影响,课程设置比较专业和系统,太过注重某项专业能力,却没有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未来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然而当前却有所偏离,开始向高端音乐专业方面发展,培养目标发生了错位。
2.2 学科之间缺乏联系
很多高师音乐学专业只注重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也相互独立、各管一摊,没有优化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体现不出高校的师范特色。例如乐理以及视唱练耳课程仅仅只是作为理论课程,沒有实际的应用到钢琴、声乐等技巧课当中,使得理论课与技巧课欠缺联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3 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未来就业要求
当前很多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的未来就业相联系,难以满足新时期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如果和音乐专业院校毕业生相比,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专业水平较差,综合能力也很缺乏,经常出现会唱不会弹、会弹不会教的尴尬局面,无法胜任未来的音乐教师就业岗位。
2.4 重理论而轻实践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运用课上学习、课下自练的学习模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也不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导致很多学生眼高手低,缺乏舞台實践经验,没有全面的综合能力。
3 高师音乐理论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
音乐能够展现一个时代的变化情况。高校聚集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应该把握学科最前沿发展动态,引领学科发展,在思想上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
3.1 改革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
3.1.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内容
要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为新时期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只有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打下坚实基础。新型课程设置应具有多元,课程内容也要有多元化知识结构,要把古今中外、各民族艺术和新兴艺术都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前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新建立全新的课程框架,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可以开设音乐 MIDI 制作、录音、音乐剧等新兴课程,列为学校的选修课科目,从而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时代元素,培养新时期所需的音乐师资力量。
3.1.2 课程设置和内容要有多样性
高师音乐学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但要包含传统的音乐理论课和技巧课,还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努力使课程呈现多样性特征,要增加选修课数量,使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促进他们个性发展。比如在设置选修课时,可以组建民族乐团、西洋管乐团、合唱团、地方戏曲团、歌剧社等各种艺术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不但有助于巩固自身的艺术专业知识,还能全面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参加活动还可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