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浅湖泊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江中下游浅湖泊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浅湖泊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水样采集、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变化、生长特性、环境适应能力等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水体水文化学参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浅湖泊的浮游植物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高,总共鉴定出40多个主要的浮游植物物种。其中,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占浮游植物总数的60%左右,而绿藻和蓝藻的比例较小。此外,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丰富度和种类数最高,冬季则相对较低。
水体水文化学参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大的影响。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与水体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水温等参数相关性显著,其中总磷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受到水体透明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透明度较低的湖泊浮游植物多为暗适应种,而透明度较高的湖泊浮游植物则多为光适应种。
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浅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物种多样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但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生态系统恶化现象日益增多。因此,进一步开展长江中下游浅湖泊水质潜力改善和生态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