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轴承座设计说明书.docx

发布:2024-05-28约1.26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

院、系别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班 级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

姓 名 林建东

学 号 20090663119

指导老师 邓志勇

三明学院

2012 年6 月8日

目 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

序 言 1

零件分析 2

零件的生产类型及生产纲领 2

零件的作用 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3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

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3

确定工艺参数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4

基面的选择 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夹具选用 17

5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i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设计要求:

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

未注明铸造圆角R10

铸件需经实效处理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绘制零件图(1张)

绘制毛坯图(1张)

编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工序卡片(5张)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2012年5月28日

I

序 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我们在走进社会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在这次有很多收获,比如,我更好的把所学的制图软件知识应用到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本来觉得看起来图挺简单,可是实际上里面有很多细节很容易忽略,查表也花了很多时间,我也从中知道了,做一件事一定要有信心,细心加耐心。我想再以后出去后我会更好的学习

本着力求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目的。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实践经验少、资料缺乏,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1

1 零件分析

零件的生产类型及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在本次课程设计题目中,已知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由于轴承座尺寸小,属于轻型零件。因此,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大于5000(件/年)。

零件的作用

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轴承座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厂家的成本。

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主要加工面有平面、孔和螺纹孔,是一个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可通过车、铣以及钻来获得。加工个参数如下:

铣A底面至尺寸81mm

铣D E面至尺寸30,铣F端面至尺寸65

车B端面至尺寸90mm、车C端面至尺寸85mm

镗Φ62.5孔并换刀倒角钻DE两平面四个孔攻螺纹M8

有以上的分析可知,可以先加工A底面和BC两端面,然后借助端面面加工其他表面。

2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轴承座是一种常用的传动件,材料为HT200,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由于零件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也不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的是扭矩。并且该零件为大批生产,采用铸造生产比较合适,故可采用铸造成形。此外应尽可能选择各种已标准化、系列化的通用刀具、通用量检具及辅助工具加工及检验工件。

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铸造方法的选择

根据铸件的尺寸较小,形状比较简单,材料为HT200,铸件的表面精度要求不很高,并且为大批量生产,(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软件版)选用砂型铸造。

造型的选择

因铸件制造批量为大批生产(参考《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软件版),故选用砂型一般机器造型

(震压式)。

分型面的选择

选择分型面时要尽可能消除由它带来的不利影响,本零件选择最大的截面作为分型面。这样有利于铸件的取出。

确定铸造工艺参数

加工余量的确定

按机械砂型铸造,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5,查得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8~10,加工余量等级为H,按9公差等级制造,则单侧加工余量为5.0mm,双侧加工余量为2.5mm,则可推出毛坯总尺寸。

3

拔模斜度的确定

零件总体长度小于200mm(包括加工余量值在内),采用分模造型后铸件的厚度很小,靠松动模样完全可以起模,故可以不考虑拔模斜度。

不铸孔的确定

为简化铸件外形,减少型芯数量,直径小于Φ25mm的孔均不铸出,而采用机械加工形成。

铸造圆角的确定

为防止产生铸造应力集中,铸件各表面相交处和尖角处,以R=10mm圆滑过渡。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