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市政工程测量答案.ppt

发布:2017-03-16约4.58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二 地面点高程的确定 图1-9 地面点高程 局部地区采用绝对高程有困难或为了应用方便,也可不用绝对高 程,而是假定某一水准面作为高程的起算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如图1-9。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一 1.测量误差 在测量工作中,某量的观 测值与该量的真值之间存在着 必然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必 然误差。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一 2.测量误差的 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中误差 容许误差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 在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仪器、工具的影响。由于仪器或工具制造不够精密,校 正不可能十分完善,从而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 2 人的影响。观测人员的生理、习性不同,观测者感觉 器官的鉴别能力有限,观测习惯各异等也是造成测量误。 差出现的原因。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 3 外界环境的影响。测量过程中外界自然环境,如温度、 湿度、风力、阳光照射、大气折光、磁场等因素会给观 测结果带来影响,而且外界条件随时发生变化,由此对 观测结果的影响也随之变化。这必然会使观测结果存在 误差。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的分类 三 系统误差具 有以下特点: 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误差大小随单一观测值的倍数累积。 系统误差的符号(正、负)保持不变。 系统误差的大小(绝对值)为一常数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1.系统误差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误差的分类 三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 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偶然误差 具有以下 特点: 2.偶然误差 绝对值大的误差比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可能性要小。 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 限增加而趋向于零。 第四节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错误 四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显然,观测结果中不容许存在错误,并且,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要想及时发现错误,并把它从观测结果中清除掉,除了测量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感,认真细致地工作以外,通常还要采取各种校核措施,防止产生测量错误,以便在最终成果中发现并剔除它。 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一、测量常用的单位 长度 国际通用长度单位为米(m),我国规定采用米制。1 m(米)=100 cm(厘米)=1 000 mm(毫米) 1 000 m(米)=1 km(千米) 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一、测量常用的单位 面积 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大面积用k ㎡ (平方千米)。 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一、测量常用的单位 角度 (1)60进位制的度 1圆周角=360°(度), 1°(度)=60′(分), 1′(分)=60″(秒) (2)弧度 1圆周角=2πρ(弧度)=360°(度) ρ°=360°2π=57.3°(度) ρ′=180°π×60′=3 438′(分) ρ″=180°π×60′×60″=206 265″(秒) 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二、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测量计算过程中,一般都存在数值取位的凑整问题。由于数值取 位的取舍而引起的误差称为凑整误差。 第五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二、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若以保留数字的末位为单位,当其后被舍去的部分大于0.5时,则 末位进1;当其后被舍去的部分小于0.5时,则末位不变;当其后被舍 去的部分等于0.5时,则将末位凑成偶数,即末位为奇数时进1,末位 为偶数或零时不变。 学习评价 1.地球的形状为何要用大地体和旋转椭球体来描述? 2.水准面的特性如何? 3.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有何区别? 4.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若已知A点的高程为498.521 m,又测得A点到B点的高差 为-16.517 m,试问B点的高程为多少? 第一章 市政工程测量概述 Thank you 第一章 市政工程测量概述 市政工程测量的任务、作用及要求 第一节 测量的基准面 第二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第三节 测量误差概述 第四节 测量常用单位及计算中数字的凑整规则 第五节 目录 第一章 市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