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延迟修正方法.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离层延迟计算;摘要;电离层简介;电离层的主要特性由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碰撞频率、离子密度、离子温度和离子成分等空间分布的基本参数来表示。但电离层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电子密度(或称电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随高度的变化与各高度上大气成分、大气密度以及太阳辐射通量等因素有关。电离层内任一点上的电子密度,决定于上述自由电子的产生、消失和迁移三种效应。在不同区域,三者的相对作用和各自的具体作用方式也大有差异。 ;电离层形态是电离层中电子密度等基本参量的空间结构(高度和经纬度分布)及其随时间(昼夜、季节和太阳活动周期)变化的情况。电离层可从低到高依次分为D层、E层和F层等,其中F层还可分为F1层和F2层。E层和F1层中,电子迁移作用较小,具有查普曼层的主要特性。;D层 离地面约50~90公里。白天,峰值密度NmD和相应高度hmD的典型值分别为10厘米和85公里左右。无线电波中的短波在该层受到较大的吸收。;F层
离地面约130公里以上,可再分为F1和F2层。
① F1层(离地面约130~210公里):白天,峰值密度NmF1及其相应高度hmF1的典型值分别为2×10厘米和180公里。F1层峰形夜间消失,中纬度F1层只出现于夏季,在太阳活动高年和电离层暴时,F1层变得明显。
② F2层(离地面约210公里以上):反射无线电信号或影响无线电波传播条件的主要区域,其上边界与磁层相接。白天,峰值密度NmF2及其相应高度hmF2的典型值分别为10厘米;夜间,NmF2一般仍达5×10厘米。在任何季节,NmF2的正午值都与太阳活动性正相关。hmF2与太阳活动性一般也有正相关关系,除赤道地区外,夜间值高于白天值。;电离层异常;电离层扰乱;数据采集与读取;数据采集与读取; 双频改正法
双频伪距法
双频载波相位法
模型法
IRI(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模型
Klobuchar模型;方法比较; 双频改正法
双频伪距法
见课件第六章
——改进公式
双频载波相位法
但采用这种观测值时会碰到一个偏差项( N1λ1 -N2λ2) 即L 4 的模糊度Amb 的问题。; 模型法
Bent模型
IRI模型
Klobuchar模型;Bent模型;Bent模型;Bent模型;IRI模型;IRI模??;IRI模型;IRI模型;Klobuchar模型;Klobuchar模型;Klobuchar模型;Klobuchar模型;谢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