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1.1 信息
1.1.1 信息的含义
信息(Information)作为科学术语是由哈特莱(R. V. Hartley)于1928年在《信息传输》(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一文中首次使用的。从通讯的角度,他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信息量。他认为,发信者所发出的信息就是他在通信符号中选择符号的具体方式。例如,假定符号表是26个英文字母及标点符号,那么用符号“I am well.”传达了一种信息,而用符号“I am sick.”传达了另一种信息。若发信者只能从由0和1两个符号组成的符号表中选择符号且长度限定为1,则发信者只有两种选择,即0和1,这时能传达的信息量很小;若放宽限制,比如长度不超过n(n1),则发信者可以选择的符号串有个,能传达的信息量就可以很大(取决于n的大小)。
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发展,“信息”成为一个科学概念,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但对于什么是信息,人们有着各种的看法。
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特殊形式。
在控制论中,信息被理解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调节为外界所接受时与外界相互作用所获取的东西。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信息泛指一般的数据、资料、消息、情报和知识等。有组织内部的信息,如生产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和资源信息;有组织外部的信息,即环境信息,包括市场价格信息、消费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政策法规等。
在信息论中,信息是可以获得、变换、传递、存储、处理、识别和利用的一般对象,它能为实现目标排除意外性、增加有效性。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C. E. Shannon)在他的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1948)中明确地把信息量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可以用概率熵度量。
申农等人的信息概念较以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1)申农理论中的不确定性纯粹是波形形式上的不确定性,与此相对应的信息概念也是纯粹的形式化概念,是语法信息。它排除了信息的含义因素(语义信息)和价值因素(语用信息),其适应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2)申农理论只考虑了概率不确定性,对其他形式的不确定性未作解释。
(3)申农的信息概念只是从功能上进行表述的,没有从根本上回答“信息是什么”的问题。
1996年,我国著名学者钟义信教授在其著作《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对信息从理论角度进行了抽象定义,把信息分为“本体论层次信息”和“认识论层次信息”。他认为,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认识论层次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本书我们参照钟义信教授给出的信息概念,把本体论层次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的表征(即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包括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及方式;而把认识论层次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的表征。认识论层次信息包括事物运动表征的形式、含义和效用,借用语言学中的相应概念,分别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由于引入了主体这一条件,认识论层次信息的内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要丰富得多。作为主体的人,他具有感觉的能力,能够通过其表现特征感觉到事物和事物运动的外在形式;他具有理解能力,能够进而理解事物和事物运动的内在含义;他还具有目的性,因而能判断信息的效用价值。
在掌握信息概念时,必须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1)信息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研究信息的概念时,一定要分清层次,而不能笼统视之。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是一种纯客观的概念,它仅关心“事物运动表现特征的客观存在”。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是在主体立场上从主客观的关系上来看问题的,它不仅关心主体感知或表述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运动的表现特征”本身(即其外在形式),而且关心其逻辑含义及其效用。
(3)信息有“为主体消除或减少某种不确定性”的作用,它所消除或减少的不确定性越多,则表示主体收到的信息量越多。
1.1.2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数据,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以获取一组数据载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
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你可以打电话告诉某人某件事(利用语言符号),也可以写信告诉某人同一件事(利用文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