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止人身触电伤害的技术措施.ppt

发布:2018-01-03约3.6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电力安全作业课件 * 项目一 防止人身触电伤害的技术措施 项目一 防止人身触电伤害的技术措施 任务1 触电电流计算 认识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击 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击主要伤害的是人体的心脏、呼吸和神经系统,从而破坏了人的生理活动,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统计资料表明,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于电击造成的。 电伤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可分为电烧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 电烧伤 电烧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 被烧伤人员 电烙印 当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接触部分的皮肤会变硬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如同烙印一样,故称为电烙印。 皮肤金属化 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的高温电弧使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层,使皮肤变得粗糙、硬化并呈现一定颜色 (灰黄色或蓝绿色)称为皮肤金属化。 认识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电流的大小 根据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的不同,可将作用于人体的电流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感知电流 它是指引起人体感知的最小电流。 人体平均感知电流有效值:女性约为0.7mA 男性约为1.1mA。 摆脱电流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人体的平均摆脱电流: 女性约为10mA 男性约为16mA, 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人小。 致命电流 指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直流50mA以上、工频30mA以上的电流为致命电流。 不同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mA) 交流电(50Hz) 直流电 0.6~1.5 开始有感觉,手指有麻感 无感觉 2~3 手指强烈麻刺,颤抖 无感觉 5~10 手指痉挛,手部剧痛,勉强可以摆脱带电体 感觉痒、刺痛、灼热 20~25 手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剧痛,呼吸困难 手部轻微痉挛 50~80 呼吸麻痹,心室开始颤动 手部痉挛,呼吸困难 90~100 呼吸麻痹,持续3s或更长时间则心脏麻痹,心室颤动 呼吸麻痹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实际上,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并不与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成正比,这是因为,随着电压的升高,人体电阻因皮肤破损而下降,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迅速增加,加重了人体触电伤害程度。 电压 人体电阻 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 接触电压(V) 人体电阻(Ω) 皮肤干燥 皮肤潮湿 皮肤湿润 皮肤浸入水中 10 7000 3500 1200 600 25 5000 2500 1000 500 50 4000 2000 875 440 100 3000 1500 770 375 150 1500 1000 650 325 通过人体电流的时间 通电时间越长,因人体发热出汗和电流对人体组织的电解作用,人体电阻逐渐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电流增大,触电的危险程度亦随之增加。 电源频率 各种频率的死亡率 频率在30~60Hz的交流电易引起人体心室颤动,常用的50Hz的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最为严重。 频率(HZ) 10 25 50 60 80 100 120 200 500 1000 死亡率(%) 21 70 95 91 43 34 31 22 14 11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途径与通过心脏电流的百分数 从左手至脚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从右手到脚、从手到手也是很危险的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较小的路径。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从一只手到一另一只手 从左手到脚 从右手到脚 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通过心脏电流的百分数(%) 3.3 6.4 3.7 0.4 人体触电方式及触电电流分析 直接接触触电 指人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而形成的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单相触电 人体站在地面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部分触及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称为单相触电。 R0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触电示意图 式中 ------系统相电压,单位为V; ------人体电阻,单位为Ω; ------系统的接地电阻,单位为Ω。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例1-1】380/220V三相四线制系统, =220V, =4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