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护士业务学习.ppt

发布:2017-01-31约1.59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戚珊珊 定 义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黄斑全层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此孔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而造成的。 发病率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占视网膜脱离的百分比,国外报道为0.6%~4%;中国为5.4%~14.4%。女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为16~75岁,40岁以上者占80%。且发病率随年龄上升,60~70岁为最高峰。 分 类 Ⅰ型 视网膜脱离局限于黄斑周边区 Ⅱ型 视网膜脱离扩展到赤道部但未达视 网膜锯齿缘 Ⅲ型 视网膜脱离至少有1个象限已达锯齿 缘 病 因 玻璃体后皮质或黄斑前膜对黄斑部的切线牵引力 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萎缩等 。 由黄斑区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 ERM)收缩而引起的切线牵引力可能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因素。 临床表现 1.黄斑裂孔形态? 裂孔直径一般小于0.5PD 最小的如针尖。 2.视网膜脱离的范围? 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 早期局限于后极部,随着病程的延长,脱离向下方和颞侧发展,以至全脱离。 手术治疗 1.前房穿刺玻璃体腔注气术 2.冷凝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术 3.冷凝放液外加压玻璃体腔注气术 4.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充填 并发症 主要为全视网膜脱离,玻璃 体液化和牵拉是脱离扩展的 重要因素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定义 是一种与Grave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眼外肌及眼眶结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导致眶内容物体积大,引起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球结膜水肿、球运动障碍、复视、视神经压迫等症状。 发病率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眼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在成人眼眶病中,甲状腺相关眼病约占20%,国内外统计发病率均为第一位 。 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年轻女性和中年男性 。 对于甲亢患者,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预防眼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1)眼睑:眼睛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下转的眼球下落,上方白色巩膜暴露在外。向正前方看时,睑裂扩大,眼球突出。 (2)眼球突出:临床统计,双眼突出占甲状腺相关眼病的80%~90%,单眼突出占10%~20%。 (3)眼球运动: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和代偿头位。 (4)眼压:由于眼眶内软组织水肿或眼外肌肥大压迫眼球,眼压升高,严重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 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1.充血型: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 2.肌肉病变型:突眼 3. 混合型:兼有上述临床表现 症状较轻的TAO的治疗 1.无需特殊处理,而只要进行局部对症及支持治疗。 2.突眼者夜间应使用眼罩,受体阻滞剂眼液。 3.轻度复视患者可使用棱镜。 4.积极调整甲状腺功能。 严重TAO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血浆置换法:适用于严重急性进展期的病人。 3.眼眶放射性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 同时应积极调整甲状腺功能,并定期监测眼部 病变。 护理要点 1. 眼眶局部注射的注意事项 2.眼局部护理 3.生活护理 谢谢! 药物治疗 1. 抗甲状腺药物:TAO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 2.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3.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4.细胞因子拮抗剂 5.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手术治疗 1.眼外肌和眼睑手术 2.眼眶减压术 :指征:①眼球前突造成的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②肥大的眼外肌在眶尖处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病变,视野缺损、视力下降;③患者不能接受眼球前突所致的外观改变。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