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计量基本概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量
Part One 基本概念
一、术语
1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不确定度?由?1和?2组成:?= ?1+?2
?1:A类,用统计方法评定而来(随机+系统不确定度)。
?2:B类,基于实验或实践评定而来。
不确定度来源:仪器,人为,方法,环境,标准。
2检定: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征,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即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检定必须按照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规程规定了对计量器具检定的要求、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理等。
计量检定的特点:
对象是计量器具(当然包括标准物质);
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确保量值的溯源性;
结论是要确定该计量器具是否合格,即新制的可否出厂,使用中的可否使用;
作为计量工作的专门术语,具有法制性。
3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
4计量确认:为保证计划检测设备满足预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包括:标准、调试、修理、再校准、封印和标记等。
5 溯源性:为了使计量结果准确一致,任何量值都必须由同一个基准(国家或国际基准)传递而来,国内叫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强调从上而下传递,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量值溯源:强调从下而上可溯,有一致基准。
量 值 传 递 表
从
上
而
下
量
值
传
递 1 国际基准
(国家基准) 从
下
而
上
量
值
溯
源 ↓→ 检定方法 2 一等标准 ↓→ 检定方法 3 二等标准 ↓→ ………………………… ↓→ 检定方法 4 工作量具 6点检:是一种对现场计量器具的保养方法,着重于基本功能的检查。点检的四大要素:
A. 通过确认的标准件,一般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B. 点检实施频率,如:1次/日、2次/日。
C. 操作规范(步骤及判别方法)。
D. 合适的记录。
7比对:对于单个量值,直接将准确度高的计量器具的示值转移到被校准物件上的方法。如:测量剥线长度的量测量治具。
8测量:将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值的过程。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误差。
9量值:带有计量单位的数据表示。
10测量器具: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的总称。
11分度值:测量器具小刻线间距所代表的量值。
12测量范围:测量器具所能测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范围。
13灵敏度: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14量规仪器:凡直接或间接从事量测、分析、校正、检验、测试等作业的设备的统称。
二、测量理论
1测量的基本要求: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以保证测量准确度。
1 M: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内所进行的路程。
我国以:使用碘吸收稳定的0.633?m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标准,来复现米的定义,不确定度达:?1?10-9mm
2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被测量的值,直接从测量器具上获得。包括: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从仪器读数装置上读出被测量参数的整个量值,如:游标卡测直径。
相对测量:从读数装置只能读出被测参数相对于某一标准量的偏差。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如盐水浓度。
3真值:被测量实际的真实值。
4测量误差:被测值与真值相差的程度,分为绝对误差和极限误差。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 ?X-Xo? ?:相对误差 Xo 5 极限误差:绝对误差的变化范围.
6 修正值:绝对误差的负数。
7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8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均不定。
9粗大误差:由于测量不正确引起大大超出规定条件下之预计之误差。
10误差处理:对系统误差应设法消除或减小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随机误差经计算确定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于粗大误差应剔除。
11准确度:表示系统误差的影响,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其平均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12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影响, 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显示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13精确度:表示系统误差与随计误差的综合影响。
14算术平均值: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个量多次重复测量之平均值。
**** 如果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对某一量进行无数次等精度测量,所有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就等于真值。
三、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公斤)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