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运用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价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可行性,并以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为蓝本,对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提出了成熟度的五个等级,分析了五个等级的特点,并确定了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活动。
关键词:成熟度模型 技术创新管理 成熟度等级
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与能力成熟度模型
(一)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技术创新管理包括新产品与新工艺的显著变化。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定义。创新管理能力受到重视则始于普拉哈拉德与哈默1990年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正式提出企业核心能力包括了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
就国内研究来看,我国学者针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研究的较少,往往笼统地以技术创新能力替代创新管理能力,或把它作为技术创新能力中的一个维度进行分析。也有少数学者对创新管理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如徐有霞、吕廷杰(2009)针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套创新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对电信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衡量的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战略、项目、资源、组织结构、制度文化的管理水平;狭义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衡量的是技术发明(主要指RD)和技术实现(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项目本身以及项目所需资源的组织、配置、组合、再利用过程的管理水平。本文研究的是广义概念上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
(二)能力成熟度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CMM),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于1986年开始研究,在1987年研究成功的模型,是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一种方法。能力成熟度模型包括五个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定量管理级、优化级,这五个等级定义了一个有序的尺度,每一个等级有其不同的行为特征,能够很好的评价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开发能力。该模型创立后,很快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一些个人和团体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成熟度模型。目前成熟度模型总数超过了30种,如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从组织级项目管理层面提出的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著名项目管理专家Harold Kerzner博士提出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K-PMMM等。
就国内研究看,采用成熟度模型进行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项目管理的成熟度研究,此类研究成果较多,如刘纳、王莉芳(2010)、何成、白思俊(2010)、袁家军、欧立雄、王卫东(2005)等;另一类则集中于组织中某项工作活动的成熟度研究,如刘昱、左美云、陈禹(2008)等关于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祁蔡韬(2006)、袁顺波(2008)等关于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就创新管理能力的成熟度研究来看,目前仅有赵林捷、汤书昆(2007)提出了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以及张洁(2010)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赵林捷、汤书昆的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关键域的确定涵盖的不够全面;而张洁的研究着重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管理,并不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这说明,国内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从理论上不断地进行完善。
运用能力成熟度模型测度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可行性
(一)软件过程能力与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比较
能力成熟度模型最初应用于软件过程能力管理当中。实际上,技术创新管理与软件过程管理具有相同之处。软件过程能力描述了通过执行其软件过程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的程度。一个软件开发组织或项目组的软件过程能力,提供一种预测该组织或项目组承担下一个软件项目时最可能的预期结果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也可以叫作技术创新管理过程能力,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战略、项目、资源、组织结构、制度文化的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可以很好地预测企业本次创新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藉此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企业下一个创新活动的结果。可见软件过程能力和技术创新管理能力都是一种过程能力,都是以某一活动过程为载体,通过评估这一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而体现的组织的工作效率以及最终工作成果的质量。软件过程能力可以通过构建能力成熟度进行测度分析,那么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构建能力成熟度模型进行分析。
(二)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功效分析
软件能力成熟度能使软件组织较容易地确定其当前过程的成熟度,并识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