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股骨头坏死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股骨头坏死作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 ANFH) 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单 侧或双侧股骨头供血障碍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的一种常见骨科疾病。它最早出现的症状为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髋部又以内收肌痛出现较早,其发展结果是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丧失,国内外尚无较成熟的治疗方案,至今仍是临床常见疑难病症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也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归属于“骨蚀”、“骨痿”范畴。
《诸病源候论》指出:“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若因坠落损伤,即血行失度,随伤损之处,即停积……”,“卒然致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故血行失度,壅塞不通致瘀而疼痛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医,学习中医,用中医理论来治疗各种疾病。中医血瘀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基础,只有活血化瘀才能使瘀血散去,经络通畅,骨得营血之濡养,即遵循《黄帝内经》中“经脉畅通,气血即行”、“通则不痛”的痹证理论。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肾精虚少,骨髓空虚,则骨骼失养,故还应注意补肾壮骨。在活血化瘀的同时,佐以补肾壮骨,扶正祛邪。主要方法有针灸,按摩内服中药g当归尾9g苏木6g丹参15g没药、陈皮各6g桃仁15g续断12g乌药9g乳香6g甘草10g
气虚血瘀证
损伤日久,气血虚弱,无力行血,血瘀经络证见髋部轻微胀痛或刺痛,活动明显受限,有时伴肌肉萎缩,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气活血、强筋壮骨,方用:
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尾9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红花各9g续断12g自然铜9g
3、气血两虚证
因久病或平素体弱,气血亏乏,证见髋部活动受限,踊行或行走困难,甚则大部份长期卧床,髋部钝痛,有时疼痛沿大腿的内侧向膝部放射,休息时疼痛不明显,活动后加重,病侧肌萎,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无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活血补血,方用:
党参、白术、茯苓各20g黄芪20g白芍15g当归15g熟地15g川芎9g续断15g牛膝10g炙甘草6g
肾阳虚证
肾主骨生髓、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证见髋部钝痛,活动后加重,遇热痛减,遇寒加重,畏冷肢凉,肢膝酸软无力,跛行,精神萎靡,面色皝白或黎黑,或有阳萎,下泄完谷,浮肿腰以下为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治宜温补肾阳、强筋壮骨,方用:
肉桂、制附子各6g熟地、川芎、山药各12g煅自然铜、续断、土元、大芸各12g
肝肾两虚证
久病体质或先天禀赋不足,伤及肝肾之阴,证见髋部疼痛减轻,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肢肌肉萎缩,自汗或盗汗,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血和血,方用:
熟地、知母、黄柏各10g龟板30g白芍、大芸、杞子、牛膝各15g,当归20g
6、湿热症
湿热素盛,蕴结于内,或外感寒湿之邪郁久化热,让见髋关节疼痛,感受外邪或用湿热疗法疼痛加重或不适,烦躁,下肢沉重,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用:
苍术6g黄柏9g薏苡仁30g茯苓15g牛膝12g当归20g川芎、路路通、土元各10g
采用中医中药预防、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很多,大量研究证明,中药可以加快坏死骨的修复。而在辩证分型中,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最差,其原因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