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doc

发布:2017-06-08约2.8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然后来表述自己身边能够看到的。学生一般会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而且一同被一个大一些的氧原子牵着手,远处还有好多相同的组合,且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讲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可以做上文所提到的让男女生分别做质子和电子来排出结构示意图游戏。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启发学生联想,开拓思路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如在介绍各种实验室仪器时,就可以故意写出一些错别字:把试管写成“试卷”,把水槽写成“水糟”,把药匙写成“小勺”,长颈漏斗说成“长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纠正 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最后来给学生解释,也可以等实验结束后不急着取出导管,继续做氧气有关性质实验,等水槽内水被吸上来使试管炸裂后再来解释。这样的教师犯错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3.化学实验,信手拈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的酸、碱、盐”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药品,让他们分组来进行药品间两两的反应,最后分小组来总结出一些酸碱盐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为解决气体的实验制法的基本思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现有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反应物 (2)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为什么? (4)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氧气的收集方法相同?为什么? (5)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