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基培训之中医基础..课件.ppt

发布:2018-10-29约3.08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络学说 定义:经的原意是路径,主行线的意思,是经络中的主干道,深而在里,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浅而在表,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内容: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筋经,十二皮部。 *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少阴心经 十二正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跷脉 阳跷脉 阴维脉 阳维脉 * 经络的功能 联络脏腑,沟通表里。《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抵抗外泄,保卫机体。 由于经络能“行气血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 * 腧穴的作用规律 邻近作用: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位置及邻近部位的疾病。 远道作用:不仅可以治疗邻近部位的疾病,还可以治疗本经所循行的远端部位的疾病。 整体作用:针灸某些穴位,可以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双向调节。 * 消化系统 * 关节病变 * 关节病变 * 孔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列缺:外感头痛,头项强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太渊: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痛。 鱼际:咳嗽,哮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 迎香:鼻塞,面痒,胆道蛔虫。 肩髃:上肢部遂,肩痛不举,瘰疬。 曲池:热病,眩晕,上肢不遂,腹痛,吐泻,月经不调。 合谷:头痛,齿痛,牙关紧闭,咽喉肿痛,滞产,经闭,腹痛,上肢疼痛。 * 下关:耳聋,耳鸣,齿痛,面痛。 天枢:腹胀,肠鸣,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痛经。 足三里:胃痛,腹胀,腹痛,肠鸣,便秘,泄泻,心悸气短,膝痛。 丰隆:咳嗽,痰多,哮喘,头痛眩晕,下肢痿痹。 * .. .. .. .. .. .. .. .. .. .. .. .. 中医基础培训 * 中医的特点 整体观念:五脏一体,形神一体,人与自然是个整体,人自身是一个整体 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 中医基础部分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 精气血津液神 经络学说 * 精气学说 精:充塞宇宙之间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间的本源之气,狭义上说:人体的生殖之精。 气:存在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 五行学说 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肝---心---脾---肺---肾---肝 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肝---脾---肾---心---肺---肝 * 五行特点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光明 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 藏象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藏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所以五脏以虚证为主。 六腑:大肠、小肠、胃、三焦、胆、膀胱,以通为用,以和为顺,故六腑多实证。 *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 阴阳自合平衡 阴阳交感互藏 * 心:君主之官,五行属火,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与夏气相通,与小肠相表里。功能:主血脉,主神明。 肺:肺为滑盖,肺为娇脏,五行属金,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其华在毛,在志为悲,与秋气相通,与大肠相表里。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志节,主宣发肃降,主行水。 * 脾:仓廪之官,五行属土,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长夏之气相通,与胃相表里,功能: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肝:将军之官,五行属木,开窍于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