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
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二○一○年三月
目 录
一、学院简况 1
二、项目建设情况与总体成效 3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3
(二)项目建设总体成效 4
三、重点专业建设的成效 13
(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13
(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三)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22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化、一体化、多元化 24
四、社会服务与辐射引领成效 26
(一)发挥办学资源优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6
(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省内及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共同发展 27
(三)服务“三农”,彰显服务特色 28
(四)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龙江社会经济建设 30
五、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31
(一)专项资金预算情况 31
(二)专项资金到位情况 31
(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31
(四)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32
(五)项目资金使用效果 35
(六)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35
六、经验与体会 36
(一)理念先进的顶层设计是示范建设的基础 36
(二)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是示范建设的坚强保障 36
(三)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平台 37
(四)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同步提升是示范建设的重要收获 37
(五)管理内涵建设是示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38
七、特色与创新 39
(一)“五化”模式专业课程改革与行动导向式公共基础课改革同步推进 39
(二)扩大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开拓了海外就业市场 42
(三)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特色 43
八、问题与思考 45
(一)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45
(二)如何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46
(三)如何增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46
(四)如何增强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47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一、学院简况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始建于1949年,2001年晋升为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开设8大专业群3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206人,赴外留学生48人。
学院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占地20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07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场所8.14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实验实训室10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34万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行业鉴定机构7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教实训基地2个。
学院初步建立了一支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2人,专任教师371人,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32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19人,硕士以上学位110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9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院十分注重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现有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委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第二批立项建设院校。
学院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现与397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多项合作。学院获得专利2项,与企业合作开展实用性、应用性较强的横向课题研究8项。
学院本着“立足龙江、服务三农”的服务定位,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16000余人次;本着“做强自己、辐射带动”的示范定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等5个省25所职业院校。
学院不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度与广度,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合作实施“2+1.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年累计招生235人,毕业后,有50%的毕业生将在韩国及韩资汽车行业就业。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开展IHK的培训合作,学生获取IHK证书后,15%的学生将在德国及德资企业就业。
学院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技能的人”的高素质人才。近三年学院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持续走高,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均高于省内本科三表,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7.15%。
学院注重积淀“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