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发动机油生产规范.docx
天然气发动机油生产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天然气发动机油的原料要求、工艺技术条件要求、产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发动机油生产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GB/T388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弹法)
GB/T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2433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541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算表
GB/T3535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6538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9170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
GB/T9171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GB11122柴油机油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4906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GB/T1704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7476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NB/SH/T0059-2010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SH/T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172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
SH/T0251
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SH/T0296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SH/T0562
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
SH/T0618
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0631
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SH/T0695发动机油挥发度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0656石油产品和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
SH/T0703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的表观粘度测定法(多重毛细管粘度计法)
SH/T0704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
SH/T072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732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
SH/T0749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H/T0751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3要求
3.1原材料要求
3.1.1加氢基础油或合成基础油为原料
原料控制的主要技术指标:黏度、黏度指数、低温动力粘度、倾点、闪点等技术指标。
3.1.2专用添加剂
满足相应级别的质量要求。
3.2工艺技术条件要求
3.2.1调和温度:搅拌过程保证温度在(55~60)℃;
3.2.2调和进料方式:基础油和添加剂分别按照粘度由高到低顺序加入。达到调和温度
后抗泡剂最后添加;
抗泡剂添加方式为滴加法,控制加入时间为(3-5)min,严禁一次性倒入。
3.2.3调和搅拌方式:全量自循环机械搅拌;
3.2.4调和搅拌时间:大于2小时;3.3生产安全要求
3.3.1添加剂处理:单剂严禁加热,复合剂最大处置温度=70℃,粘度指数改进剂最大
处置温度小于110℃;
3.3.2蒸汽加热过程中,操作人员注意防烫伤;
3.3.3原料和添加剂在加料过程中,操作人员注意防物料溅入眼睛;
3.3.4开停设备过程注意触电;
3.3.5注意原料储罐、调和釜的高液位控制。
4产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天然气机油(15-W40)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表2。
4.1天然气机油(15-W40)的粘温性能要求见表1。
4.2天然气机油(15-W40)的理化性能要求见表2。
表115-W40天然气机油粘温性能要求
项目
低温动力
粘度
(-20℃)/
(mPa?s)
低温泵送
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