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华硕显示器包装设计说明书.doc

发布:2017-11-24约3.82万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绪论 1.1包装的定义 包装是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当生产的产品出现剩余,人类要求进行产品间的交换或销售。这种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就叫做包装[1]。产品包装是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保护产品的性能、结构和外观的主要手段,产品从生产出来到开始使用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保管、堆码和装卸过程,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任何环境中都会有力作用在产品之上,并使产品发生机械性损坏。为了防止产品遭受损坏,就要设法减小外力的影响,所谓缓冲包装就是指为减缓内装物受到冲击和振动,保护其免受损坏所采取的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缓冲包装又称防震包装,在各种包装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 包装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操作,开启和从包装内取出产品。 (5) 进行设计时,应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计算振动量时,既要考虑共振时包装件整体的响应,又不可忽视对关键件或易损件的响应。 1.2.3 缓冲包装设计考虑的因素 (1)产品的许用脆值、形状、尺寸、重量、体积、重心、数量; (2)流通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运输区间、运输方式、装卸次数、等效跌落高度,冲击方向、气候条件、贮存条件; (3)包装材料的特性; (4)外包装容器的结构、形状、材质及强度; (5)封缄材料的特性; (6)包装的工艺性; (7)其它包装的方法,如防潮、防水、防锈、防尘等[3]。 1.2.4 缓冲包装的意义 缓冲包装的重要作用,,,,,,产品从生产出来到开始使用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保管、堆码和装卸过程,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任何环境中都会有力作用在产品之上,并使产品发生机械性损坏。[4]。家用电器在运输、装卸和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和碰撞而造成损坏。因此,对家用电器进行缓冲包装,是使产品由生产厂家安全地进入消费者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由于市场经济的加剧,,,,,,,,,:,,[5]。 2 缓冲包装理论概述 2.1缓冲包装理论及发展 2.1.1缓冲包装理论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6]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7]。 随后,,,,,,,,,,, 美国的G.M.Mustin、日本的星野茂雄和丰田实又先后于68、69年发表了较全面的缓冲包装设计理论。1976年D.McDaniel、R.M.Wyskida和1982年G.S.Mustin认为包装材料动态特性曲线除了与衬垫尺寸和跌落高度有关外,,, 目前,[8]发展成为相对更加完善的缓冲包装六步法[9]:1.确定运输系统环境;2.产品脆值估计;3.尽可能改进产品设计;4.衬垫材料的评价;5.包装设计;6.试验包装系统原形。 总之,,,[10] : 1.建立了产品缓冲与隔振的理论;2.测定了大量产品所能承受的极限加速度比值,,, 2.1.2 缓冲包装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 虽然缓冲包装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缓冲包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目前还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所提出的破损边界表征物品易损度的方法是建立在把包装件看成单自由度线性包装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但实际的产品,尤其是精密的电子仪器,具有多个脆弱元件,且不同的冲击频率、波形对产品产生不同的冲击放大率,产品的不同响应又对产品的脆弱元件形成不同的激励及冲击放大率。因此,作为缓冲包装设计的重要依据的脆值评价方法,其本身还有待发展,但至今尚未有更具权威性、更合理的试验理论和方法问世[]。 ?在包装工程中,按单自由度处理问题,除了具有它的实用性和简单性外。在研究包装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上也是十分重要的。但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看作具有无限个自由度,即使仅考虑有限的几个脆弱元件,很多物品包装也必须按单个或多个自由度处理,才能提供合理的包装设计。基本情况有种:一种是包装内容物本身就是个多自由度系统,如某些仪器设备等,它们的质量、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大小和分布与缓冲包装系统相当,如果强行简化成单自由度系统,就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另一种是大包装中又有分包装,如采用集装箱运输等。但目前的国内外标准中尚未列入多自由度包装问题。 ?前述的缓冲包装设计的五步法或六步法均属“定值设计法”的范畴。当缓冲包装满足设计条件时,定值设计法认为包装产品是绝对安全的,否则认为是绝对不安全的。实际上,流通环境条件、缓冲材料性能、缓冲衬垫几何参数、产品脆值等设计参数都具有随机变化的特征,含有大量的主观和客观不确定性,难以确切表征产品缓冲包装的适合程度。因而缓冲包装产品的防护能力应当用概率[]来描述,认为建立缓冲包装的概率设计方法是十分适当和必要的[]。[13] 计算机模拟及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包装设计领域,使缓冲包装设计计算机化成为可能。新加坡标准与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