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技术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便携式呼吸机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治疗的目的
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2.减少呼吸肌的作功。
3.肺内雾化吸入治疗。
4.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机械通气的广义适应证
适应证:
各种原因造成的中枢性呼吸抑制或外周性呼吸麻痹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的具体适应证
成人的呼吸生理指标达到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时,即应开始机械通气治疗:
1.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或小于1/3者。
2.自主潮气量小于正常1/3者。
3.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者
4.肺活量10-15ml/kg者
5.PaCO2 50mmHg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除外) 且有继续升高趋势,或出现精神症状者。
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2.伴有肺大泡或肺气肿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病人及未经胸腔解压的严重气胸
。
4.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
5. 活动性肺结核及大咯血活动期
6.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病人
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
1.紧闭面罩。
2.经口气管插管。
3.经鼻腔气管插管。
4.气管切开插管。
普通呼吸机使用的基本步骤
1.确定是否有机械通气的指征。
2.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进行必要的处理。
3.确定控制呼吸或
4.确定机械通气方式(IPPV、IMV、CPAP、PSV、PEEP 、 ASV)。
简易呼吸机的控制部件:
1.氧气总开关。
2.吸入氧浓度选择控制:一般分为50%及100%两种浓度。
3.可调式呼吸频率控制。
4.潮气量调节控制。
5.气道阻力表(cmH2O)
操作步骤: 检查及连接
1、使用前检查各部分有无损坏,并以干布擦拭干净(氧气压力表、氧气流量表绝对禁油)。
2、确保正确连接各管路,牢固、严密不漏气。
3、开机和关机必须遵循先开先关、后开后关的原则,使压力表、流量表指针回零。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连接,将呼吸机与氧气瓶连接,依次拧紧固定大氧桥、压力/流量控制阀、氧气输入导管。
操作步骤:选择参数及机械通气
1.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氧气浓度,可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在50%或100%的档位
老年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应采用持续低浓度给氧,故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调在50%浓度位置上;
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或一氧化碳中毒时的抢救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故将氧气浓度选择控制调在100%浓度的位置上。
2.按成人或儿童选择呼吸频率:成人一般为12~18次/分钟,儿童一般为20次/分钟。
3.调节潮气量:一般按8~15m1/kg设定潮气量。
4.上述各种选调完毕后,将闭式面罩或人工气道与简易呼吸机连接,并开启氧气总开关,进行人工通气。
5.当简易呼吸机开始工作后,必须观察气道压力表的压力改变。一般维持在20cmH2O左右。当气道阻力增加时,说明气道阻塞障碍增加。最常见的原因是痰液的增多或痰栓,需要立即采取减低气道阻力措施,如吸痰等。
4. 吸呼比 设定应考虑机械通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氧合状态、自主呼吸水平等因素。
(1)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呼吸机送气应与病人吸气相配合,以保证两者同步。一般吸气需要0.8~1.2秒,吸呼比为1:2~1:1.5。
(2)对于控制通气的患者,一般吸气时间较长、吸呼比较高,可提高平均气道压力,改善氧合。但延长吸气时间,应注意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3)吸气时间过长,患者不易耐受,往往需要使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
呼吸机治疗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人机对抗的原因:
一.机械通气治疗早期
神志清楚,呼吸急促的病人,在应用呼吸机的早期,由于不太明白呼吸机的治疗目的,不能很好合作,易发生人机对抗.此外气管插管过深,进入右侧支气管,也容易出现人机对抗。
二.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需氧量增加或CO2产生过多,或胸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
机械呼吸直接引起的并发症
1、通气不足
2、通气过度或呼吸性碱中毒
3、气压伤
4、低血压、休克、心输出量减少
5、心律不齐
6、胃肠充气膨胀
人机对抗的处理
一.争取患者积极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