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一二三单元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地理一二三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右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后分析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明,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D.老年人口比例,乙国高于甲国
2.下列有关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
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B“高高低”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D. “三低”模式
4.关于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B.城乡和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引起民工流动的根本原因
C.大量民工的涌入,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使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1990
甲
丁
乙
丙
城市人口比重%
80
60
70
50
40
20
30
2004年份
2002
1998
2000
1996
1994
1992
5.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
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
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7.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B.绿地面积减少 C.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D.经济发展趋缓
读城市化模式图,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 GB3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前
= 2 \* GB3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3 \* GB3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 4 \* GB3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形成这种城市化模式的主要的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
10.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一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D.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11.下列城市区位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我国北方平原多,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 ②南方水网密布,城市多沿河设城
③西北地区,绿洲是城市的良好区位 ④青藏地区城市多沿河分布
⑤重庆有“山城”之称,山区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读日本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日本城市主要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内陆地区 D.东北沿海地区
13.影响日本城市这样集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河流 C.气候和地形 D.自然资源
14.有关城市的作用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
B.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
C.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下图),回答15-18题:
15.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a—商业、b—工业、c—住宅
B.a—住宅、b—工业、c—商业
C.a—商业、b—住宅、c—工业
D.a—工业、b—商业、c—住宅
16.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7.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18.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主要原因是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B.方便工人的上下班
C.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
D.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