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高校工作总结(述职述廉)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中共****学院委员会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中纪委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校生规模达1579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062人,成人教育、开放教育本专科学生3730人;毕业生就业率96.26%;办学事业费收入9778万元,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现报告如下:
一、突出教学中心,狠抓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学工作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方和区域人才需求特点,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重点加强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对遴选出的院级、省级特色专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精心培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评为2010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增加到4个。顺利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评估和体育教育工作评估,艺术教育工作被评为****一类院校。
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优化理论课程教学;根据岗位核心技能需要,改革公共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设置课程标准,强化必修课,拓宽选修课,突出了校本特色。二是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省优秀课程,《园林树木》、《现代推销技术》被评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数量达到了11门。三是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优先保证优秀部颁统编教材进课堂,同时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自编校本教材,对优秀校本教材给予经费支持。
培养模式进一步创新。积极探索和实施适合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营销与策划专业同百姓量贩集团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同中原油田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同科研院所采用“项目驱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同盛华会计师事务所采用“项目引导”,机电一体化专业同濮耐集团采用订单培养,同贝英数控集团采用把“车间搬进校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同北大青鸟合作举办青鸟班等,密切了校企合作,彰显了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了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水平。
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充实加强教学督导委员会,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督导队伍,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日常教学检查。二是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系列文件,完善了教学工作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体系。三是制订课堂教学评估实施细则,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力度,把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作为评先评优、职务评聘和学生选课依据。四是加大考试形式改革力度,明确实践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如计算机基础课程推行上机考试,公共英语课程考试以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成绩代替,有效实行了教考分离,提高了教学质量。五是成功举办了全国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学课件大赛和“青鸟杯”软件编程精英总决赛(河南赛区),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技能比赛。在****第八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院获专科院校组团体三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4名学生获河南赛区专科组一等奖。
招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的影响力逐步扩大,2010年学院招生计划3920人,报考我院考生达20408人,第一志愿考生5011人,录取报到新生4228人,其中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工程监理等5个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100多分,圆满完成了年度招生计划。千方百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与无锡索尼电子有限公司、烟台富士康集团、河南中拓管道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相对稳定的合作用人单位达到180余家。开展“**市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进校园”活动、举办“2011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 和30余场专场招聘会,顺利通过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26%,其中石油工程、应用化工、建筑工程等多个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注重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继续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支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