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工 作 简 报
课题名称: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
批 准 号:10ZD118
首席专家:刘志基
[2013]年第1期 (总第4期)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7月20日
领导批示:
本期目录
一、中期攻坚学术沙龙研讨纪要…………………………………………………(2)
二、阶段成果形成亮点,但出版遭遇资金困局………………………………(4)
中期攻坚研学术沙龙研讨纪要
2012年10月18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课题组在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A214会议室召开建设中期攻坚阶段研讨沙龙。
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组负责人及各子课题负责人,除了清华大学的赵平安教授有特殊情况未能出席外,均悉数参会,包括华东师大的刘志基、臧克和、董莲池、张再兴、潘玉坤、黄人二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的白于兰教授。此外,此次沙龙还邀请了诸多课题组外专家参加,如安徽大学中文系徐在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字中心王元鹿教授和王平教授、以及国外同行专家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河永三教授、泰国清迈大学的林明明博士、越南太原大学的郭氏娥博士、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白思芳(Stephanie Balkwill)博士、韩国延世大学的赵星珍博士等。
此次沙龙的时间选择,主要考虑了这样两个因素:首先是课题课题刚刚经过国家社科规划办的中期检查,通过中期检查,课题进展情况有了清晰的呈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一一浮出水面,故此时进行课题进展中期研讨沙龙,正是课题推进急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次,此次沙龙的召开正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的十二五系列教育部重大项目中期检查相衔接,由于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就是本课题的承接单位,因而本课题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十二五科研规划的系列课题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中心的好几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沙龙以务实的方式展开。刘志基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
迄今为止,课题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可表述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出土古文献资料本体的收集及数据库输入基本完成。
二,截止2011年底的相关考释论着的集成提要完成90%以上。
三,跟踪相关考释研究的进展所进行的出土古文献语料释文的修改完成过半。
四,文字、语言、考释、文化分类的标注大体达到30%以上。
项目近期将有若干成果推出:
一是年内计划推出最终成果——语料库测试版。根据本项目最终成果的研究质量监控特点,为保证相关专家尽早介入最终成果的审查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课题组选择部分已完成阶段任务的数据库,作为本课题首期网络数据库(测试?专家审阅版)上线,意在及时征求专家的批评修改意见,以提升最终成果的研究质量。
首期网络数据库(测试?专家审阅版)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1)金文数据库;(2)秦简数据库;(3)战国楚简文字数据库。
课题已经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的中期成果有如下四种:
《楚简帛文献引得》(2010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商周金文综类》(2012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增补项目)
《中国汉字文物大系》(15卷)(2010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近期将推出的主要阶段性工具书成果:
1,《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国汉字文物大系》(15卷),大象出版社2013年版。
另外,《郭店简频率词典》、《包山简频率词典》、《睡虎地秦简频率词典》已编成,正在联系出版中。
基于目前课题研究建设的现状,刘志基教授提出了两个属于中期攻坚的重点讨论的议题:
第一,关于语言属性标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刘志基介绍了基本情况:关于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中语言属性的标注究竟应该标注到何种程度以及覆盖哪些方面,行内专家有不同意见,这在本项目开题中已得到清晰反映,有专家甚至提出古文字文献不宜进行语法标注之类意见。因此,语言属性的标注,究竟如何考虑古文字文献的特点来确定语言属性标注的方略,乃是语料库后期建设的重点问题。
第二,关于甲骨文语料库建设问题。刘志基介绍了项目各类古文字数字化平台上建设中甲骨文的建设基础相对薄弱,而甲骨文的资料数量有相对庞大基本情况,对甲骨文语料库建设下一步工作如何加快进度征询对策。
随后,在各子课题负责人报告了各自课题研究建设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对上述重点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
潘玉坤教授首先就语言属性标注中的短语标注问题发表意见,认为古文字语料的短语切分会遇到很大困难,存在一定的可行性问题。
董莲池教授提出,对于古文字文献而言,虚词的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