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几种常见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doc

发布:2017-04-04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几种常见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 一.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是指选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应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在A点的速度为v0,物体从A到B和从B到C的时间均为T,则物体在B点和C点的速度各是多大?物体在AC 阶段的平均速度多大?此过程平均速度与B点速度大小有什么关系?xBC与xAB的差又是多大? 2.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小球自与斜面底端P点相距0.5 m处,以4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在返回P点之前,若小球与P点之间的距离为d,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d与t的关系式为(  ) A.d=4t+2.5t2 B.d=4t-2.5t2 C.d=0.5+4t+2.5t2 D.d=0.5+4t-2.5t2 .(2013·模拟)如图所示,一小球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向上做直线运动,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位置分别为a、b、c,它们距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对应到达最高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4·质检)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13 C.34 D.43 5.(2011安徽理综卷第16题)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6.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依次经过A、C、B三个位置,在AC段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CB段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加速运动,且从A到C和从C到B的时间相等,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经过C时的速度为vC=,则a1和a2的大小关系为(  ) A.a1a2 B.a1=a2 C.a1a2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公式=(v0+v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4·苏州联考)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则汽车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2.(2014·靖江模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 m/s、v2=6 m/s,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 m/s2,试求AC的距离l。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段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即v=.此公式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以v0=9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若汽车在刹车后继续前进的第2s内的位移为6m,则刹车后第5s内的位移为多少?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  ) A.20m B.24m C.25m D.75m 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 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的距离约为(  ) A.6.5 m B.10 m C.20 m D.45 m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  ) 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 B.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C.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D.后半程速度增加2v .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结论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问题. .(2013·佛山一模)如图1-2-5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