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提高基金命中率.ppt

发布:2017-11-25约1.09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申请书中的主要问题 创新 连贯 以科学问题为主线 在立论依据部分提出问题,在研究内容部分围绕提出的问题提出有限的问题, 技术路线部分避免简单罗列实验手段,着重叙述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和可行性。 申请书中的主要问题 立项依据部分:拟研究课题的背景、动态和存在主要问题,需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提出基本科学问题 研究基础:介绍已有的初步探索结果;介绍项目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 创新点:新理论或新概念或新方法 或新技术 申请书中的主要问题 拟研究内容过多过宽,目标不集中 简单,每部分只有几行 为填表而填表 对前人已发表工作不了解或有意不提,引用文献陈旧 技术路线不提具体高分子名称及具体实验设想和研究方法 申请书主要存在的问题 (1) 超项申请; (2)未按规定签名盖章; (3) 装订错误; (4) 错别字太多; (5) 图、照片不清楚;或难理解 (6) 个别人有抄袭他人申请书的问题; (7) 同研究组类似申请书向不同学科申请; (8) 拟研究基本科学问题不明、重复性研究内容或攻关性项目 美国公民中申请基金:亚洲人(主要是华人)成功率低于白人 NIH 亚洲人23.6%,白人30.2%!原因:语言表达不行! 一份好的申请书必须是文字流畅、结构合理、语法正确、容易被同行专家理解和读得懂的申请书 申请书的项目名称 要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目前,科学基金申请项目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大题目下做小课题,使人很难从项目名称判断申请人究竟要做什么,这样命题就显得不十分理想。如果让别人一看题目不能明了你干哪方面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在同行评议中就等于你下了一个“先手棋”。应充分发挥项目名称的作用,没有必要在题目中加上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等修饰字样,因为基金会本来就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如果申请的研究内容基础性不强,题目上多了“基础”两个字也无济于事。 申请书的选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中标率不到20%,为了提高申请基金的中标率,除应做好选题和做好申请书的书面表达之外,在选题和书面表达之前做好充发准备也是必须的。这些准备工作包括:选题的酝酿和研究思路的酝酿二个方面的准备。 若申请基金的课题来源于文献调研、文献追踪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新工作内容,要注意做到从一般性工作中提炼学术问题,从中发现一些可以换位思考或奇想而形成值得探索的创新思路,但是我们更主张这类申请应注意对文献工作的深入研究,并有自己改进性的想法或将文献上的新方法用于自己现有的工作,从而发展出新的具有某种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这样来申请基金自己可以提高自己申请书的竞争力。不希望用完全追踪文献、完全重复文献或专利工作的思路来申报基金项目,这种课题即使再“新”,也是“重复”,也不具创新性,因此就不具备在基金评审过程中的竞争力。 2、在选定课题之后,应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考虑和借鉴一下别人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我再做此工作应从何处着手,以体现我的工作特色。选定大体工作思路后,应进一步考虑,我这样去研究可能遇到那些重要学术、技术问题,对这些学术、技术问题,我准备如何去解决或如何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为最终认识或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有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酝酿之后,应当基本可以做到深思熟虑,思路成熟,这样再填报基金申请书,对各栏目填写的内容应该可以胸有成竹了。 学科代码是为计算机管理服务的,学科代码不等于学科指南。代码1表示投送学科,代码2表示相关学科,并不像考大学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由于交叉学科的项目逐渐增多,准确填写相关学科代码,会便于基金管理人同为申请项目寻找合适的相关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对属于本学科的项目,即使你把代码填错了,学科也会按照申请内容遴选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但对于相关学科,如不属本学科范畴,就要到别的学部或学科去打同行评议专家,代码错了,找到的专家就可能不合适。如果投送学科完全错了,就相当于考大学时报错了志愿,也许会白白错失一次申请机会。 从代码本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申请书内容的代码,而较少考虑所选代码对应的评审专家群,从这个意义上说所填的学科代码已经就决定了你的申请书投的是那些方面的专家。且有些专家所填的学科代码往往还与申请项目内容对应的学科不一致(只是字面上一致)。希望申请人在写申请前一定要先阅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再考虑怎样写申请。如果你的申请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你就要比较各相关学科的项目指南,看一看你的研究重点与哪个学科更接近, 摘要栏主要撰写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限400字) 项目摘要是基金委工作人员和同行评议者阅读的第一重  要信息,必须写得简明、清楚. 内容包括:科学问题、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项目主任往往用项目摘要作为选择同行评议专家的依据。 将来面上项目批准项目的摘要会在基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